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医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监督
 
第七版:诊治参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正确认识服用汤药后的不良反应
中医周期治疗原发性不孕
宝宝经常咳嗽发热 或是食积所致
服用降压药 要避免4个误区
补肾益精养血验方
通经活血验方
孕婴护肤品 重在看成分
1
11 1 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孕婴护肤品 重在看成分
 

孕婴护肤品 重在看成分

    即使是那些平时大大咧咧的女子,一旦顺利“升级”成为准妈妈,也会变得无比“苛刻”——这不能吃,那不敢碰,唯恐伤了宝宝、动了胎气。这就是母爱!而护肤这件事却让很多准妈妈无比纠结。用,担心护肤品里有激素、重金属、防腐剂等危险成分损害胎儿;不用,哪个女性不爱美,哪个女性不爱“面子”?所以,一些准妈妈最后的选择就是挑选那些“孕婴专用”“植物萃取”“纯天然”的护肤品。但是,这样就安全了吗?
护肤品选择不当
胎儿可能“很受伤”
    外用产品安全系数更高,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安全系数高并不表示没有风险。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廖世秀表示,在胎儿畸形的环境因素中,化学因素是很重要的一类。准妈妈如果使用含有不良化学物质的护肤品,这些不良化学物质可以经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而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
    廖世秀称,孕12周前是胎儿发育的重要时期,应该严格控制不良化学物质的影响。一些护肤品中含有芳香烃类物质、活血成分、重金属等。这些物质有的可能致畸,有的可能引发流产,需要特别注意。
“天然的”“植物的”
也并非绝对安全
    针对孕婴人群的市场需求,一些护肤品公司打出“天然成分”“植物萃取”等概念。然而,据北京卫计汉方医学技术研究院化学药合成总工程师李志海透露,这类产品并非绝对安全。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个理解误区,认为‘天然的’‘植物的’就是安全的。实际上,无论是天然成分还是植物萃取成分,都只是表明其来源,有没有不良作用主要还是看其化学物质的结构、受体、吸收、分布。化学药物合成通常要做‘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试验,没有证据表明天然成分、植物成分就是安全的。”李志海称,一些常见的天然、植物成分就具有明显的毒性。例如,川乌、草乌就含乌头碱,孕妇禁用;对女性美容常用的芦荟,相关文献提出也有诱发胎儿畸形的可能。他说,在植物萃取过程中,还可能使用到工业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等,而这些化学物质对胎儿都是高风险的。
没有专业标准
护肤品主要看成分
    护肤品安全问题备受准妈妈关注,但是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孕婴人群的护肤品生产标准。
    目前,我国护肤品生产标准并未对普通人群和孕婴人群进行详细区分。在此背景下,很多所谓的“孕婴专用”护肤品其实和适合普通人群使用的护肤品没有太大差别。在成分上,这些护肤品并没有针对孕婴特殊情况进行毒理学、畸形学等相关筛选和甄别。
    在廖世秀看来,护肤品成分是否安全,对准妈妈至关重要。她建议,准妈妈在不确定某一品牌护肤品成分是否安全的情况下,孕早期最好避免使用。如果皮肤状况不好,就使用一些补水类护肤品。
    郑州人民医院皮肤科医生李天鹏也建议,准妈妈在孕早期使用护肤品尤其要注意成分是否安全,警惕美白、祛斑等功能性产品,避免使用含维甲酸、二苯酮等高危化学成分的护肤品。
甄别高危成分
成分筛查或成趋势
    护肤品成分是否安全对准妈妈至关重要。然而,哪些化学物质对胎儿是安全的呢?哪些化学物质对胎儿存在潜在风险呢?
    在国外,一些机构通过查阅参考现有医学文献,经过大数据比对,对可能引起出生缺陷的物质进行标注。这样经过畸形学筛查与动物实验、确认某一物质存在高致畸风险后,即可将该物质列入婴幼儿护肤品成分“黑名单”。例如,经过大量文献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人员发现芦荟胶、维生素A、水杨酸、丙二醇、迷迭香、棕榈油等都可能引发出生缺陷。
    在国内,一些公司也在进行类似的探索。例如,上海维肽化妆品有限公司组织的专家团队在查阅近1600万份医学文献以及5000份国际性专业期刊的基础上,在国内首先建立“孕期护肤品高危成分数据库”,然后根据数据库剔除高危成分,筛选安全成分重新组方。其旗下的孕婴护肤品牌“欧维尔”率先应用这一技术,为孕婴健康,尤其是胎儿安全提供了更高级别的保护。
    像研究致癌物一样研究影响胎儿发育的高危成分,从源头上剔除高危成分,这或许是孕婴护肤品将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李立鹏)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