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服用汤药后的不良反应 □杨美凤
近日,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有些患者服用汤药后出现腹泻、胃脘不适等不良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患者会认为药不对症,拒绝服用汤药,甚至对医生产生误解。其实,服用汤药后的反应并非都是有害的,有些可能是求之不得的排邪反应。如果因此中断治疗,对医者来说就失去了一个患者,无法观察临床疗效,而对患者来说则失去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伤寒杂病论》记载:“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此条也是服用桂枝汤后出现的一种服药反应。在临床工作中,笔者也多次遇到这种现象,下面以案例加以阐述。 病例介绍 林某,女,30岁,2009年8月9日初诊,患哮喘十几年,其祖母有哮喘史。 林某自幼体弱,大学期间频发感冒、咳嗽,渐成哮喘。刚开始时,林某每年发作两三次。自从怀孕并生孩子之后,由于体质较差,她的哮喘发作越来越频繁,后来几乎每天都发作,发作时胸闷、气喘、喉中痰鸣,咯吐泡沫样拉丝白色黏痰,夜不能寐,非常痛苦,经多方医治均未得到控制,只好喷布地奈德气雾剂,以缓解痛苦。 林某因怀孕后纳差、体弱、感受外邪,持续哮喘,喷布地奈德气雾剂也不能缓解,只好输注抗生素及地塞米松,3天后哮喘缓解。她在人工流产1个月后找笔者诊治。 诊治体会 笔者诊断时,发现林某胸闷气紧,喉中痰鸣,三凹征明显,语不成句,微咳,咯痰不爽,不能平卧,流清涕,微汗,汗出身凉,口、唇、舌均为暗紫色,苔薄白稍腻,脉浮缓无力。此为寒哮,是新感诱发哮喘发作。与仲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附子汤、芍药甘草汤及小青龙汤四方相合,以期宣肺散寒,温化痰湿,补肾纳气,降气定喘,调和营卫气血。方用桂枝15克,赤芍药、白芍药各15克,炙甘草12克,厚朴15克,杏仁12克,麻黄9克,干姜15克,细辛12克,清半夏12克,五味子9克,制附子12克。共3剂。 林某按上方服药30分钟后,出现剧吐,咯吐大量白色黏痰,并且呕吐持续两天才停止。两天内,她几乎不能饮食,不能睡觉,但是呕吐后觉得胸膈畅利,全身清爽,哮喘随之缓解。她因害怕剧吐,故停药6天。6天后,她继续按照原方服药,剧吐重现,吐后痰净喘定。她服用第三剂药时,未再呕吐。 为了巩固疗效,祛除顽疾,笔者对林某进行整体调理,使其体质日渐强健,哮喘未发作。笔者随访7年,发现她没有发病,并且3年前又生了一个孩子。从该病例来看,作为医生,我们要正确认识服汤药后的不良反应。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