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焰生
头晕接诊的要点 头晕的问诊 接诊医师应首先对患者的症状诉说进行分析,一定要说“请详细地描述你的头晕”。 通过病史问询,医生应首先明确患者的头晕诉说到底是什么。眩晕,是感到周围环境在运动(主要是旋转,三维空间上任何方向均可)或是自身旋转感;失衡,是患者有不稳感,尤其是行走和站立时;晕厥前,是患者感到站立不住或欲倾倒,多伴有眼前发花、四肢无力、心慌、出冷汗等;头重脚轻及其他非眩晕性的头晕最缺乏特异性,总体上应该是患者感到视空间定位困难,有“腾云驾雾”或“不踏实”的感觉,重要的是需要将头晕与头胀(属于头痛范畴)、“脑子不清醒”或“头昏沉”(属于精神症状)相区分。 头晕症状特点的问询 许多病因均可导致头晕,但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头晕症状在发作频率、症状持续时间、诱发因素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是鉴别诊断的要点,必须全面问询和了解。 头晕伴随症状的问询 不同病因因损害部位不同,所导致的头晕症状容易伴随有不同的其他症状,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如:前庭中枢性病变(累及小脑、脑干或半球),容易伴随其他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和体征,而不伴其他神经症状的单纯头晕或眩晕者则极少。同样,伴随其他神经系统或耳科症状者,则基本不应考虑为前庭周围性病变。因此,问诊中要对可能的病变部位的相关症状进行全面问询。 头晕患者个人医学史的问询 头晕、眩晕是多种病因导致的异质性的症状,因而患者的个人医学史非常重要,必须问询。如对慢性头晕患者,必须问询睡眠、心境、情绪等情况;对老年头晕患者必须问询系统疾病病史和用药情况;对晕厥前患者必须问询心脏病(心衰、心律失常等)、是否服用降压药、是否有糖尿病及贫血等情况;对失衡症状者必须了解眼科及神经系统疾病史。 头晕诊断思路要点 头晕症状的定位诊断 虽然我们通过病史问询,可以将多数的头晕症状予以分类,但临床上,由于医生缺乏问询经验或患者的不理解和不合作(非常多见),不少患者的头晕症状还是无法正确分类。对此,必须明确患者的症状描述是不可靠的,而且患者也可以同时有多种症状,切勿机械地分类。 通常认为,眩晕症状主要来源于前庭系统(包括内耳的前庭周围和脑干等的前庭中枢结构)障碍;失衡症状主要来源于神经感觉系统(视觉、深感觉、小脑脑干等)障碍;晕厥前症状主要来源于心血管系统障碍;非特异的头重脚轻症状主要来源于精神障碍、药物不良反应或系统疾病。但应注意,症状并非与病因一一对应,病因与症状间存在较多的重叠,如: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可以同时有持续眩晕、位置性眩晕、不稳或非旋转性的头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可以只是眩晕,或是同时有眩晕、不稳和非旋转性的头晕,更有些患者只诉说头晕或头昏,而无眩晕;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可以是眩晕,也可只是头晕。同一症状可以有不同的病因,同一病因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因此,绝不能简单地认为不同症状就是不同系统的疾病。 头晕症状的定性诊断 通过病史和症状分析,可以鉴别90%的眩晕与非眩晕的头晕,也能区分70%~80%的头晕病因。 目前,国内外发表了多种头晕诊断流程和指南,值得参考。眩晕是最常见的头晕,其中前庭周围性病因多见(占70%~80%),主要有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前庭中枢性病因中除了前庭性偏头痛比较常见外,其他病因(如后循环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肿瘤等)均很少见。 失衡的主要病因是视觉障碍、深感觉障碍、小脑病变、共济失调等。 晕厥前主要病因是体位性低血压、贫血、低血容量、低血糖、严重心律失常等。 头重脚轻则与多种精神障碍(抑郁、焦虑、惊恐、躯体化障碍等)、药物不良反应和内科疾病有关。不伴有其他症状和体征的慢性头晕(慢性主观性头晕)的最主要病因是焦虑和抑郁障碍。 正确掌握头晕的体检方法 对头晕和眩晕患者的体检非常重要,尤其是床边检查,从事头晕和眩晕诊治的全科医师必须掌握。 正确掌握头晕的辅助检查 已有大量研究显示,不加区分地予以头晕患者各种检查(尤其是颈椎、头、颈部血管的各种影像学检查),几乎不能帮助诊断(诊断率不及1%),反而明显干扰诊断思路。因此,辅助检查的目的只能是证实临床的诊断假设并排除其他重要的疾病。 (作者供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神经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