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声 音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八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要避免5个误区
认识本草
汗出异常的辨证论治
基层医生接诊头晕患者的诊断要点
乡村医生输液的注意事项
1
11 1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要避免5个误区
 

本报记者 朱晓娟

受访专家: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主任医师 崔公让

    痛风性关节炎(简称痛风)以关节肿疼痛、血尿酸超标为主要诊断依据。它在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的同时,也损害着人体的健康。但这种危害很大的疾病却因起病隐匿而造成临床误诊误治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简单地将血尿酸增高等同于痛风,或对急性发作的痛风患者给予别嘌醇治疗。
    近日,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主任医师崔公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应对发病率日益增加的痛风,有必要呼吁基层医务人员及患者提高对痛风的认识,走出诊断和治疗误区,规范治疗,有效防治痛风并发症。
    误区一:手足部是尿酸结晶最早出现的部位?
    崔公让提出,在门诊,85%以上的痛风患者大都是因为脚趾的第二节关节肿胀疼痛,怀疑自己是痛风前来看病的,有些医务人员也认为这是痛风的早发症状。“其实,从我们研究的上千个病例来看,国际上关于痛风诊断的金标准就是找到了尿酸结晶就是痛风。如何找到尿酸结晶?这需要一定的手段。”
    崔公让研究发现,人体的脚趾关节并不是尿酸结晶最早出现的部位,也不是出现最多的部位。通过临床检查发现,出现尿酸结晶最多的部位是在人体的颈、胸和腰骶部,不少痛风患者在这些部位有大片的尿酸结晶,而手足部位可能很少,甚至看不到。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患者颈、胸部并没出现像手足部疼痛的典型症状。
    误区二:尿酸的高低是痛风诊断的金标准?
    多年来,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许多医院都以血尿酸的超标和关节肿胀作为诊断痛风的综合依据。崔公让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许多痛风患者的发病和血尿酸的升高并非是成正比的,甚至有患者在痛风发作期,尿酸反而比较低。“尿酸的高低不能作为痛风诊断的金指标”。
    崔公让说,尿酸的形成很复杂,人体的机体细胞在代谢过程中,核酸被分解后产生嘌呤,嘌呤代谢产生尿酸,只要出现核酸的代谢旺盛、分裂过快,就造成嘌呤增高。例如,人在激烈运动或者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后,都可以使细胞代谢速度加快,这时候产生的嘌呤就会增多。
    嘌呤一过性增高的病例并非少见,但是并不一定引起痛风的发作;体内也不一定就有尿酸结晶,也不定就是痛风;反过来讲,长时间高尿酸必然会引起尿酸结晶,血管就像一条河流一样,长时间泥沙过多必然形成淤积。因此,尿酸低不一定不是痛风。
    误区三:尿酸结晶可以完全被吸收?
    痛风患者的病程比较长,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尿酸结晶的形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崔公让通过大量的病例研究发现,一般说来,对于首次发生的较小的尿酸结晶通过生活和药物干预后,可以完全被吸收,手足部的尿酸结晶也可以减少至完全没有;另外,尿酸结晶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数量越多,则消退的可能性就越小,其中颈胸部的尿酸结晶完全被吸收的可能性不大。
    误区四: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痛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
    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引起血尿酸增高,伴有关节、肾脏等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预防痛风发作,除了“管住嘴”以外,还应避免使用一些影响尿酸排泄、导致血尿酸增高的药物,阿司匹林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药物。
    崔公让提醒,目前不少老年患者到门诊来看痛风,大都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血脂异常。有些医生会为其开阿司匹林,长时间吃这种药物容易出现尿酸结晶,也就容易诱发痛风。这是因为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容易让人的机体偏酸性,药物阻碍人体的尿酸排出,容易引起痛风。
    误区五:就痛风而治疗痛风,不关注其他伴随疾病?
    崔公让说,传统来讲,痛风患者有三大临床症状:第一就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第二就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第三是痛风石。长时间大量的尿酸结晶,在关节周围沉积,必然形成一些小的结晶体或大的结晶体,沉积在组织周围,这是尿酸盐结晶形成的痛风石;还有一个痛风肾,可以威胁肾小球,也可以威胁到肾小管,还可以造成肾积水,还可以形成尿路的结石。这几种可能都可以对肾脏造成严重的破坏或者威胁,医生在治疗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另外,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这4类疾病往往会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这种概率还是很高的。但目前来看,不少医生和患者对这种情况的关注度不够高。“我称之为‘五毒综合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高血尿酸,这些病症的根本是胰岛素抵抗”。
    崔公让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有2/3的痛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我们对这类患者采取中医药治疗之后,首先改善的是抑郁和焦虑症状,而后痛风也得到了改善。但是这之间的关联性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崔公让最后指出,目前对痛风的临床研究,仍有一些问题亟待找到答案。例如为什么尿酸结晶首先会发生在颈、胸部?痛风与心脑血管疾病有没有相关性?痛风发作后,患者蛋白代谢紊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也可能会代谢紊乱?痛风患者与情绪的相关性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与更多的业内专家一同探讨和解决。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