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是指尿液潴留在充盈的膀胱内而不能自行排出。尿潴留往往是在排尿困难的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发展而来的。尿潴留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尿潴留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时,常常会感到非常恐慌。作为护理人员,应尽量稳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并配合医生尽快地采取措施解除尿潴留。对于慢性尿潴留患者,护士一方面要使其对病情加以重视;另一方面,不可造成患者过度紧张,告诉患者定期接受随访。 排尿的护理 急性尿潴留: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时,护士首先应消除其紧张的情绪,为患者提供一个不受他人影响的合适的排尿环境;在病情许可范围内,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排尿;还可通过按摩膀胱区、下腹部热敷、听流水声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尽量使患者自行排尿。 同时,护士要准备导尿或穿刺物品,待效果不佳时使用。解除急性尿潴留时,应注意控制尿液放出的速度,不可过快;对于极度充盈的膀胱,第1次放出尿液不可超过1000毫升,应分次放出尿液,以避免在一次性放出大量尿液后患者出现出冷汗、面色苍白、低血压、膀胱出血等情况。 慢性尿潴留:对于慢性尿潴留的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引起尿潴留的疾病外,应教会患者养成2次排尿的习惯,即患者在排尿后,站或坐2~5分钟再次排尿,这样做可增加膀胱的排尿效应,减少残余尿。此外,对于排尿次数较少或膀胱感觉缺失的患者,可定期排尿。 通常先让患者做1~3天的排尿日记,然后以每次15~30分钟的速率减少排尿间隔,直至达到每4~6小时排尿1次的目的。对2次排尿和定期排尿无反应的患者,可采用间歇导尿或留置导尿的方法治疗。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应选择对尿路刺激小、大小适合的导尿管,保持导尿管的通畅,防止扭曲受压或折叠;注意观察尿袋中尿液的性质、尿量、颜色及尿袋的位置等,患者下床活动时注意尿袋的高度不应超过耻骨会阴联合的水平。 应注意无菌操作,并用碘伏棉球在会阴部擦洗2次/天,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拆卸次数,在尿液清亮和无尿路感染时,避免冲洗膀胱,尿袋3天更换1次,以减少尿路感染机会。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嘱患者多喝水,尿量每日不少于2500毫升,增加尿液对尿路的冲洗作用,减少尿路感染、结石的发生率;定期更换导尿管,尿液酸碱值<6.8者每4周更换导尿管,酸碱值>6.8者每2周更换导尿管,以防止导尿管堵塞或与组织粘连。(秦 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