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人口计生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七版:诊治参考
 上一版    下一版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方法与技巧
皮肤病验方三则
泽漆汤临床应用举隅
莫混淆面肌痉挛和面瘫
坐骨神经痛的分类与治疗
艾灸五大穴 冬天不怕冷
1
11 1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方法与技巧
 

    小儿静脉输液可以选择手背、足背、头皮、腹壁等部位的浅静脉,医护人员实际操作时应根据年龄和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部位。
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从解剖位置看,额正中静脉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合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因此,静脉留置穿刺宜选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颞静脉和骨缝静脉。
    针头的选择:原则上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留置针选用22~24号,而且使用前要对针的质量进行检查,检查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叉及起毛边等现象。
    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度夹角,夹角的大小应根据静脉的深浅进行调整,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穿刺方向前后的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头皮针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可轻轻挤压头皮针的连接管,如穿刺成功,即可见回血。留置针穿刺,使针头斜面向上,以右手拇指和食指夹紧留置针护翼,进行穿刺。穿刺时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厘米,左手固定针的护翼,先将针芯退入导管0.2~0.5厘米后,再将导管全程送入血管,打开调节器,拔出针心后固定。
不同患者静脉穿刺技巧
    1.对于血管粗而明显者,应以20度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于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活动者,要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以30度角从血管右侧快速经皮刺入血管,此法易成功。
    2.脱水患者由于组织间液量和血容量减少,皮肤弹性差,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充盈不良,可先热敷,使血管扩充。穿刺时针尖从正面以25度角快速刺入皮肤,然后减小角度轻轻挑起皮肤,当针梗进入约1/4时,稍向下倾斜,以降低角度,将针尖稍抬起,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
    3.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掌握,我们平时运用以下4点来进行操作:
    (1)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如无回血,轻轻一捏连接针头的输液管,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2)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为15~20度。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
    (3)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为45~60度,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4)针头刺入皮肤,如未见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以确定回血。因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而无回血者,可试试推入极少量液体,如畅通无阻,皮肤无隆起及变色现象,证实穿刺成功。
    4.水肿患者皮下组织积水及静脉压增高,导致血液回流受阻或减少,表浅静脉不易看到或触及,因此应选择粗血管。沿着血管的走行,用手按压肿胀的组织,将水分暂时挤压到周围组织中,使血管暴露后,消毒皮肤,25度角快速进针。
    5.新生儿因皮下脂肪少,皮肤柔嫩,血管比婴幼儿的血管暴露得更清晰,弹性差,管腔小,分支多,交错成网状,血管易滑动而不易固定。因此,对于一些暴露清晰的血管,以10度角进入皮肤,再挑起皮肤,沿血管方向以5度角进血管,有突破感或阻力消失感时再平行潜行0.2~0.3厘米,操作时不可用力过猛,防止穿透血管。对于交错成网状的头皮静脉,以3~5度角进入皮肤,随后挑起皮肤,沿血管方向缓慢以1~2度角进入血管,由于这种血管充盈度差、管腔小、压力低,所以回血不好,穿刺时针头阻力突然消失后,反折头皮针管回吸即可见回血,或用0.9%氯化钠注射液试推少许,不见局部肿胀即可判定穿刺成功。
针头的固定
    患儿输液一般都有惧怕、哭闹、汗多等特点,可导致输液贴不易固定,或输液途中稍不注意就出现输液贴移动、脱落,往往出现穿刺成功,而固定失败。因此,固定的重要性和穿刺技术是可以相提并论的,甚至比穿刺技术更加重要。
    1.在进行小儿头部血管穿刺时,因小儿头部表面有一定弧度,在穿刺回血后要用左拇指固定针柄尾端的软管,使针梗与血管形成一条直线,针柄与皮肤形成一个夹角,这样,任凭患儿头部如何摆动都不易使针头脱出。用输液贴盖住针梗及外露部分针梗并粘牢,输液贴的止血棉部分要压正针眼,这样拔针时就不易压偏。但不能将针柄压在头皮上,那样会使针尖高起,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而影响液体流速,或针头穿破血管上壁,造成穿刺失败。
    2.右手可将预备好的无菌棉签垫在针柄下面,使针梗与头皮静脉形成一条直线。用第二条输液贴绕过针柄下面交叉固定,要求交叉的输液贴要粘紧针柄处,不能让针头后退。
    3.松开左手,将针头软管顺着软管的走势圈在头皮上,一定要顺着软管走势,这样不易把胶布撬开。用第三条输液贴粘好,但要注重胶管不能压迫穿刺前方,以免影响液体流速。用输液贴固定后,再用一条稍微长一点儿的防水透气胶布压住输液贴,也可绕头加固一圈,可以减少途中脱落,提高头皮静脉输液的成功率。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输液贴,迅速反折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又可以防止管内剩余药液滴在患者身上或地面上。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要1~3分钟,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所以医生需要告诉家长按压三五分钟。切忌边压边揉,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4.留置针的固定。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厘米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拉紧进针时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牢固固定。为了便于每日更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采用一条胶布固定在输液器针头的皮肤上,防止患儿活动时连接部脱离。
    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1.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使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选用留置针穿刺时,宜选用粗而直的血管。
    2.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肤的针眼及进血管的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按压时间需要三五分钟,切忌边压边揉。
    3.运用正确的封管方法:将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1.5毫升,缓慢推注两三分钟后,边退边注入,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确保留置管内全是封管液而不是药液或血液,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引起的堵塞现象。
    4.重新启用留置针的方法:封管后的留置针在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见到回血后才可接上液体,不宜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堵塞。同时,把握好留置针保留时间,一般建议留置时间为5天。
(本报综合摘编)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