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深 度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 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 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 林
 
第六版:视 界
 上一版    下一版  
针灸传承 需要创新和突破
中医博客
倡导食疗莫误导
针刀操作不能脱离临床解剖学
中国针灸学会策划针灸大科学计划
专家研讨何首乌精准用药规范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验收
1
11 1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针刀操作不能脱离临床解剖学
 

□董福慧

    自1976年,朱汉章教授使用一支普通的注射针头解决了一位老木匠的手掌软组织粘连问题,这一个看似偶然的临床病例促成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创新——小针刀疗法。它对于慢性软组织疾病有显著疗效,受到广大基层医生的欢迎。如今,针刀疗法学习班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针刀人”的队伍得到迅速扩大,尤其是在广大乡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针刀技术开展得非常普遍。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遍地开花的针刀培训班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这个新生学科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把这个学科的某些“先天不足”带给了基层学习者。
纠纷多因施术者不熟悉解剖
    从学科发展规律来说,无论针刀疗法还是针刀医学,这毕竟是一个仅有几十年发展史的学科,其学术经验的积累还远远不够,许多方面(尤其是基础研究领域)还是空白。因此,该学科的理论体系还有待完善;再加上有一些初学者的基础不够扎实,经过短短数天培训便将其应用于临床。在这种情形之下,极易出现医源性损伤的情况。近年来,各地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针刀临床医疗纠纷,而这些医疗纠纷的出现,又多与施术者对临床解剖不够熟悉有关。
    针刀疗法具有外科属性,它是一种有微创特征的侵入性治疗。可是,一个具有外科属性的学科从来都不能缺少与其临床相适应的临床解剖学,凡是诊治要求精确的部位,都应该有其临床解剖学基础。尽管国内外解剖学著作与图谱琳琅满目,但大都属于解剖学著作,难以指导具体的针刀临床实践。全国各地举办了无数个针刀培训班,也有不少学者尝试过结合尸体解剖进行针刀教学,但是符合针刀学科自身特点的临床解剖学专著十分罕见,这是一大憾事。
创新要纠正认识上的不足
    笔者认为,针刀学科的临床解剖学专著应当由来自针刀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规划、研究、撰写,因为只有在针刀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才知道针刀临床医师对解剖知识的具体需求、才能提供具有足够针对性的解剖信息、才能解答有关针刀诊疗过程中的相关解剖学知识。
    一本实用的解剖学专著对于针刀学科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的配合下,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主任李石良为学术界奉献了《针刀应用解剖与临床》(上下卷),实现了针刀解剖学零的突破。一方面,该书是以针刀临床常见病种为轴线展开写作,体现了其实用性;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疑难疾病,比如颈源性头痛、拇外翻、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等,该书则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首次提出了这些疾病的针刀治疗方案,为针刀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几十年来,纵观针刀医学的发展,可以看出针刀疗法的历史就是创新发展的历史,针刀疗法的应用使很多疾病(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被人们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使之前对其病因、病理认识上的一些不足得以弥补。也有一些疾病(比如狭窄性腱鞘炎)因为针刀疗法的出现,其治疗由复杂而变得简单,从而使针刀疗法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今后,我们必将从基础研究、临床实践以及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将针刀医学发展为一门真正的医学学科。
    (作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