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深 度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 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 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 林
 
第六版:视 界
 上一版    下一版  
针灸传承 需要创新和突破
中医博客
倡导食疗莫误导
针刀操作不能脱离临床解剖学
中国针灸学会策划针灸大科学计划
专家研讨何首乌精准用药规范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验收
1
11 1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倡导食疗莫误导
 

□解 伟

    将生姜、大蒜、柠檬榨汁后,与苹果醋混煮取汁液,在早餐前空腹服用,就能疏通血管并有预防高血压病的作用。几年前,这个“中华秘方”开始流传,并刊登在不少网站的健康栏目里,甚至附有“英国病人”使用该“中华秘方”食疗一个月后,严重堵塞的血管全通的图片。针对这种真假难辨的说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表示,心脏部位血管内的斑块使用生姜、大蒜、柠檬汁是泡不好的,将其喝进胃里还会刺激消化道。
    我国有《食疗本草》《饮膳正要》等大量中医药专著及文献,多以“药食同源”为理论依据。近年来,崇尚食疗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必须明白,一些中医药虽然有“药食同源”的特性,但是也不能不加区别地食用。
    药食虽同源,功效有专长。食物具有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温﹑热﹑冷﹑寒之气)、五味(指酸、甘、苦、辛、咸)、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可是,与药物相比较,疗效比较微弱,且起效缓慢而平和。因此,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服药用以“攻邪”,进食是为了“补精益气”。它的意思也就是中医典籍里所说的“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病已去其八九而有余未尽者,则当以谷肉果菜饮食之类培养正气而余邪自尽矣”。可见,“食疗”着重强调“养”和“补”的作用。
    药食虽同源,浓度有差异。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前提是有效成分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作用于机体一定时间。除了本身也是药物的姜、枣等,多数食物中的药用成分的含量或经过消化道吸收、代谢后,运送到器官的有效成分,很难达到治疗疾病所需的浓度。
    药材经过炮制并加工成为不同的剂型,是为了增强疗效、减少毒性;食材经过加工则是为了改善色、香、味等以提升食欲。同样的药材制成不同的剂型,其药理作用尚不相同,更何况食药加工的理法俱异。比如“五仁丸”所用的药材不依据炮制之方法而采用烘焙工艺制成“五仁饼”,虽然口感更佳,但是药性却流失殆尽。
    《周礼》将“食医”列于疾医、疡医、兽医之前,其意义类似于“合理饮食故身强体壮、病不能侵”,而不是认为“食物胜药物、厨房代药房”。客观地讲,“食养”“食补”适用于“自助式”日常保健,真正生了病还得依靠医生进行治疗,即便需要“食疗”“食养”,也应接受专业医师指导。总之,人们可崇尚“食疗”“食养”,但应防止被误导。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枣庄市中医药管理局)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