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深 度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 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 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 林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西峡县中医院重视医疗质量管理
一位中医教师的三个“讲台”
河南省中医院开展乡村医生培训活动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培养骨伤康复护理人才
濮阳市中医院召开医患沟通座谈会
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 细化妇女儿童中医服务管理
中医治未病走进寻常百姓家
要认真保护中药材资源
1
11 1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中医治未病走进寻常百姓家
 

本报记者 李 季

    中医药在国民的认知中确有高下之分,名医在高堂,珍药束高阁。在老百姓眼中,“简、便、验、廉”的中医药仅是一把草、一根针在拯急救危。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追求健康的理念不断成熟,有病治病之说已经演变成无病防病之求。这正契合了《淮南子》中的名言:“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这是中医治未病的防治思想。如何让中医治未病这只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医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治未病治体先治心
    “治未病治体先治心。”开封市第二中医院院长王永刚说。他的这个论断不是来自中医诊疗理论,而是来自管理心得。
    “现在,中医医院患者群体的需求就像金字塔,有一般需求的患者是金字塔的基座,对中医药需求仅是一病一治或慢病慢治。自下而上的患者群体数量锐减,但是患者对中医药的要求随之增高。除了有病治病之外,更加迫切的需求是防病健身,也就是业内常说的治未病。”王永刚说,“有趣的是,在中医药消费水平上,这个金字塔又倒了过来。”
    尽管这一正一倒的金字塔形状显示出中医医院的经济收入结构,同时也显示出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理解和选择的偏颇。
    “治未病不是金字塔的塔尖,而应该是金字塔的基座。”王永刚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群众对治未病这一健康理念的陌生感,认为治未病是中医药的“精英”服务,价格自然不菲。之所以有这些误解,是因为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普及不到位和群众对中医治未病缺乏理性认识。让群众从内心接受,才是治未病这一中医学防治思想得以推广的前提。
治未病不是吸“金”器
    “很多人提起治未病,首先想到的是不菲的诊金和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认为费用很高。这是对治未病的误解。”开封市中医院院长庞国明说,“治未病分为3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二是防微杜渐,三是既病防变。就是要求人们在平时就要防病,有了小病就要注意阻止其酿成大患,在病变来临之际要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健康的主动权。这符合中医诊治的一般规律。试想,无病防病的费用大还是有病再治的花费多?”
    开封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齐洪喜告诉记者,具体来说,中医治未病主要包括“平素养生,防病于先”。治未病首先应着眼于平素养护和调摄,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强调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平时注意保养身体,从培养正气,提高机体抗邪能力和防止病邪侵袭两个方面预防疾病。防微杜渐,欲病救萌。《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工救其萌芽。”就是说疾病虽然没有发生,但已经出现了某些征兆,或者是疾病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因为健康与疾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中间可能存在一个“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在“第三状态”,尽管事实上体内已开始发生某些异常变化,但病情尚未显露,或虽有少数临床表现,却不足以据此确诊。“第三状态”的前途有两种可能:或者向健康态转化,或者向疾病态转化。中医治未病的任务就在于促使其向健康态转化。
让基层成为治未病重地
    河南省名中医刘静宇认为,从根本意义上讲,人类医学应该是关于健康的学问,而不是关于疾病的学问。治疗“已病”是“消极医学”;而治未病,才是积极主动的。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应是中西医的共识。目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拥有治未病中心,各级中医医院也成立了治未病专科,但是辐射力有限,治未病有关科研成果普及还不广泛。
    刘静宇提出,可通过公共卫生达到治未病的目的,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维护“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健康状态,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下,河南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已经遍地开花,已建成的中医馆设置有中医诊疗室、理疗室、中药房等功能区,并配备了中医电疗仪器、火罐、牵引床等基本医疗设备,开展了针灸、电疗、推拿、药疗、牵引、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此相适应的中医药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全面铺开,中医药科普知识进村入户已经成为现实,随之开展的中医治未病诊疗项目,会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为之提供个体化和同样“简、便、验、廉”的养生指导和中医药调养治疗将成为群众的首选。如今,中医治未病这只昔日王谢堂前燕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