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深 度
PDF版查看  第三版:人口计生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五版:乡医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内黄县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每个家庭都将拥有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农民呼唤120“村村通”
周口市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舞阳县上好新农合安全“保险栓”
孟州市筛查贫困家庭残疾儿童
图片新闻
村里的高血压病患者“听话”了
基层医改需要共识 更需行动协同
1
11 1 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农民呼唤120“村村通”
 

本报记者 李 季

   院前急救对抢救生命意义重大。当前,农村120急救需求不断攀升,但农村院前急救力量较弱。什么时候120急救指挥系统能实现村村通?7月7日,记者跟随开封市卫生计生委院前急救督导组对该市三县一区院前急救工作进行调研,感到规范院前急救管理,完善农村急救管理模式和标准,让群众都能享有医疗急救公共卫生服务,已刻不容缓。
争抢急救资源背后的冷与热
    在调研中,记者发现县、乡院前急救呈现出一冷一热的特点。在人口密集的县城及周边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医疗机构间对院前急救资源的争夺趋于白热化。而在地域偏僻的乡村,却无120急救指挥中心问津。
    尉氏县是开封市的人口大县之一,由于该县120急救指挥中心依附于县人民医院,迟迟不能独立运行,造成该县医疗机构间“垄断”与“反垄断”的无序竞争。在调研中,记者发现尉氏县第三人民医院由于不能得到正常的120急救指挥中心指挥调度,便在医院门前显著位置悬挂医院自设的急救电话号码牌,并将医院急诊科命名为“急救中心”。该院急诊科主任无奈地说:“没办法,我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患者的注意。”
    公立医疗机构尚且如此,民营医院存在的问题更令人担忧。在通许县、杞县等地,记者发现,部分民营医院在社会上广发各自医院的急救电话号码,甚至将电话号码发至村卫生室。一辆急救设备不完善的车,贴上“急救”字样,装上警灯就能走街串巷地对患者进行急救和转运,加上混乱的收费和不规范的急救措施,给急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此外,乡镇卫生院的态度也让人尴尬。“我们给一家卫生院做了多次工作,他们就是不愿意承担院前急救工作。最后,我们强制要求他们承担这项工作。”开封市祥符区卫生计生委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杞县一家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向记者道出了苦衷。首先,近几年由于医疗政策的调整,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主要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医疗功能逐渐萎缩,人员流失导致诊疗和急救水平下滑,已经很难承担院前急救工作。其次,设备较落后,很多急救车辆和设备已经无法使用,又无资金添置,导致硬件设施落后;综合前两个原因,在院前急救中极易造成延误患者病情等情况而产生医患纠纷。
冷热均衡才能拉大急救格局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平原地区交通网络的建设,农村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频发,急救需求日益攀升。据记者查询,今年1~6月,开封市及各县(区)接到的翻车、坠沟、撞车等意外急救事件,占整个急救量的1/3还多。此外,在偏远乡村公路上的意外事故急救中,120急救指挥中心调派的有效车并不多。
    “俺村边的公路上经常出车祸,但120救护车来得少,要么不来,要么来晚了,伤员都让其他医院的拉走了。”尉氏县大营乡紧邻公路,车辆来往不断,时有交通事故发生,村民这样对记者说。
    “打120急救电话,他们嫌远来不了;有时候打其他医院的急救电话,有空他们就来了,要是等一等没人来,俺再打别的医院的电话。”这样的情况让交警都显得无奈。
    遇到突发疾病、事故灾害等紧急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已经深入人心。农民的120急救意识也很强,但调研中,部分县(区)的农民对于120急救的医疗救援速度、效果却不满意。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开封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主任刘增省表示,设置完全独立的120指挥调度机构,通过公平的管理杠杆调节,让冷热均衡,才能有效拉大急救格局。
    据了解,河南省普遍存在乡镇院前急救管理不够统一规范等问题。乡镇急救站标准化建设缺乏资金支持,也是造成当前农村急救体系不完善的重要原因。一些乡镇卫生院负责人表示,乡镇一级急救站每站至少需要配备1台救护车,加上建设抢救室、手术室,更新配置急救设备,如果没有上级的资金支持,自筹资金进行急救站建设,压力太大。而乡镇急救队伍建设难度也很大。对此,刘增省建议,采取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形式,逐步扩大急救网络的地图区域,各县(区)可选择门户乡镇重点建设乡镇急救站,破除乡镇卫生院急救站以行政区域划分的羁绊;采取大片区区域责任制度,有效扩大急救半径;缩短乡镇卫生院急救站与医疗机构急救站之间的转运距离,采取120急救网络内医联体模式。
    此外,应把乡镇卫生院急救站建设纳入国家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应将农村基层急救医师培训纳入规划,进一步完善农村急救体系,并研究出台基层120急救人员职称、绩效待遇保障措施,促进农村急救队伍发展壮大,让120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