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阵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从“老有所养”到“幼有所育”
一组老照片讲述的“延泰”故事
我国首部无偿献血科普短剧开拍
1
11 1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从“老有所养”到“幼有所育”
 


本报记者 丁 玲

“在家就能享受专家上门问诊服务,不用来回奔波,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9月18日,家住郑州市金水区的78岁老人王桂兰坐在家中,接受了社区医院家庭病床医疗团队的定期随访。这是郑州市完善老年医疗服务、守护“一老一小”健康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郑州市坚决贯彻国家人口发展战略,以“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为核心,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创新、资源整合等举措,扎实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生育环境,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老年医疗网络全覆盖
健康服务送到家
“以前总担心父亲的高血压,现在社区医生定期来测血压、调药量,我们做子女的踏实多了。”提到家庭病床服务,郑州市民李女士赞不绝口。
李女士的父亲因脑梗死后遗症行动不便,去年申请家庭病床后,社区医院医疗团队定期上门提供诊疗、康复指导等服务,让老人实现了“居家有医靠”。
这一便利得益于郑州市不断完善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近年来,郑州市强化老年医院内涵建设,建立老年医学、医养结合等四大中心,新增3家县级老年病医院,实现县(市)级老年病医院全覆盖;2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老年医学科通过市级规范化评估,67家安宁疗护机构、1356张安宁疗护床位,为老年人提供有温度的临终关怀服务。推行家庭病床试点,建立完善“一平台双中心”家庭病床服务体系,已累计建床2500余张,让老人“居家有医靠”,让服务更贴心。同时,郑州市创新打造“1+6+N”老年健康服务模式,组织专家走进社区开展科普讲座100余场,完成老年痴呆、听力障碍筛查4200余例,心理疏导2000余例,把健康服务送到老年人“家门口”。
医养结合提质扩面
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在这里既能养老,又能看病,儿女来看我也方便,住着特别舒心。”在巩义阳光医院医养结合中心,82岁的张老先生笑着说。
为满足老年人医养需求,郑州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建成49家“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开放床位1.3万张,265对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构建起“医养联动”服务网络。同时,推进各县(市、区)医养结合服务分中心建设,建立质控管理机制,通过督导考核提升服务质量。
在此基础上,郑州市依托医共体开展“全链式”医养结合服务试点,在46个社区(乡镇)实现健康评估、疾病诊疗、康复护理等“一站式”服务;培育“瑞阳养老”等特色品牌,让老年人享受专业化、多元化的医养服务。
托育服务普惠优质
托起“幼有所育”新期待
“家附近的社区托育园价格实惠、环境好,孩子在这里我们很放心。”家住郑州市中原区的市民刘先生说。他的孩子就读的中原区建设路街道社区托育园,是郑州市依托政府免费用房开办的普惠托育机构之一,托费低于市场价格,还能提供专业的照护服务。
为推动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郑州市推行乡镇(街道)、社区提供免费用房开办普惠托育,已建成80家社区托育机构,让普惠托育服务惠及更多家庭。同时,郑州市成立医育联盟,组织专家为托育机构开展技术培训4000余人次;推动6所高校设立托育相关专业,每年培养专业人才1000余人,为托育服务提供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托育机构1115家,能提供托位6.1万个,普惠托位占比达87%,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72个。“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正在这里逐步实现。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