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阵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五版:中医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第十五届禹州中医药交易会成功举办
郑州中医药文化夜市暨秋季养生节受欢迎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障老年人用药安全
濮阳市中医医院深入社区为居民义诊
三门峡武强中医院面向基层开展专题培训
汝阳县中医院儿童保健科开展早期亲子教育
打造守护群众健康的“民心工程”
药膳飘香 匠心传岐黄
1
11 1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打造守护群众健康的“民心工程”
 

医务人员正在为患者做热敷治疗

本报记者 王 平   通讯员 王 倩  刘战强  孟 召   文/图

“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很准确,业务分工更是明细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不仅要做好‘履约’服务,为65岁以上老人体检,积极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从而打破‘看病难、看病贵’的壁垒。”近日,记者在平顶山市光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时,该中心负责人李燕平提起中医馆建设时,她自信满满地说道。
光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于2022年成立,新华区人民医院选派中医专家长期坐诊,助力中医馆发展。目前,中医馆相继开设了中医门诊、艾灸室、针灸室、熏蒸室、综合理疗室等10多个业务室。
顺着古色古香的走廊望去,来中医馆做治疗的患者来往不断,治疗室内的床位上躺满了患者。“来这里治疗的患者都是中医的受益者,他们相信中医,并且我们的技术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该中医馆主任、副主任医师马永池说。58岁的居民牛某因关节疼、腹疼、脓血便等不适自行到一家诊所就诊,经过半年的药物治疗,费用没少花但病情依然反反复复。一次偶然的机会,牛某来到了光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马永池为其检查后,确诊牛某为湿热痹证。于是,马永池采用口服中药配合脐火灸,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关节疼痛、腹疼症状减轻,脓血便症状消失。
“我今天能自己走路了,经过治疗,我的病情减轻很多。这里的中医技术就是中。”正在做膝关节和脚踝疼痛治疗的刘某说。69岁的刘某在20年前因车祸导致脚踝骨折,由于未恢复好,便留下了疼痛后遗症,平时依靠抹药、贴膏药来缓解不适。多年来,刘某脚踝的疼痛越发严重,导致膝盖退行性病变和腰疼,遭受多种疼痛折磨。在朋友的介绍下,刘某来到该中医馆找到了马永池。经过治疗后,刘某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我要坚持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下去,在这里让我看到了希望。”刘某满怀信心地说。
“中医馆开设以来,中医药适宜技术不仅在治疗膝关节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疾病方面效果明显,而且在调理肥胖、脾胃虚弱等方面也有独到之处。”该中医馆医生李春燕说。她擅长运用针灸、穴位埋线、穴位贴敷、中药等治疗各种疼痛疾病及调理各种慢性病,在减肥的调理方面也是效果显著。24岁的王某体重90公斤,肥胖导致其便秘、月经不调。王某来到李春燕处就诊,经过检查被诊断为脾虚湿盛。根据王某情况,李春燕为王某针灸、艾灸,并进行电话随访、饮食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某不仅成功减重10公斤,便秘和月经不调的症状也得到了改善。
光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医务人员深入社区,给居民提供了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受到群众欢迎。中医馆的成立不但完善了社区医疗服务内容,形成“中西医结合”的基层健康保障模式,也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服务能力,通过日常的中医诊疗和健康宣教,让中医药文化融入居民生活,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作用,增强了大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信任。
新华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宋丽说,新华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基本实现中医馆全覆盖,并通过多项举措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按标准配备并定期更新针灸、艾灸、中药熏蒸及康复理疗等设备,提升诊疗技术水平;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学术交流和进修,完善职称评定与激励机制;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在基本医疗基础上拓展治未病、康复理疗、养生保健与文化传播等服务,开展体质辨识、冬病夏治、膏方调理等特色项目;四是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确保各中医馆熟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应用率;五是丰富服务内容,通过健康义诊和中医药文化市集活动增强群众认知和信任。
宋丽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有责任传承发扬。新华区将以中医馆建设为基础,补短板、强优势,推动中医药与基层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切实把中医馆打造成守护群众健康的‘民心工程’,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