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博
齐某,男性,56岁,患高血压病17年有余,于2019年9月9日突发半身麻木不遂,在当地某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脑梗死,随后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刻诊:血压190/12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右半身麻木不遂,脉细而稍数有力,舌体瘦,舌质红、苔白。 诊断:中风(脑梗死)。 治则:平肝熄风、活血化瘀,佐以通络之品。 方药:当归15克,石决明、鸡血藤各30克,桃仁12克,钩藤15克,红花9克,川牛膝30克,地龙9克,僵蚕、全蝎各9克,蜈蚣3条,白芍30克,赤芍15克,甘草6克。共7剂。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用。 二诊:服药后,患者自述症状好转,神志尚清,夜间失眠、心悸,脉象细而稍弦,舌质红、苔薄白。 方药:当归15克,鸡血藤30克,桃仁15克,红花9克,川牛膝30克,地龙9克,僵蚕、全蝎各9克,蜈蚣3条,炒酸枣仁、柏子仁、白芍、珍珠母各30克,制远志10克。 三诊:患者服药10多剂以后,肢体活动好转,睡眠尚可,继服上方。 四诊:患者已经可以不拄拐杖行走,但是自觉下肢无力。 方药:当归15克,川牛膝30克,红花9克,桃仁12克,薏苡仁、地龙各30克,全蝎9克,桑枝30克,白芍30克,蜈蚣2条,忍冬藤、川木瓜各30克,茯苓15克,麦冬10克,甘草6克。服药30剂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属于阴虚阳亢体质。阴亏于下、阳亢于上,肝阳暴涨则阳化生风,风邪上扰、迫血上行,导致血压升高。脉络空虚则血虚不能濡养筋脉,加之血瘀气滞、阻塞脉络,故肢体麻木不遂。舌质红、脉细数有力,均为阴虚内热之象。阴虚阳亢损伤阴液,阴不潜阳则肝风内动,血瘀气滞、脉络阻塞,导致肢体偏瘫。治疗上,以当归、红花、桃仁、赤芍,活血化瘀;全蝎、蜈蚣、珍珠母、僵蚕、地龙、白芍等,平肝熄风;桑枝、忍冬藤,通络;麦冬,养阴。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获良效。 (作者为河南夏氏脑病阴阳平衡学术流派传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