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莹
当心脏肌肉因血液灌注不足出现缺血时,犹如发动机缺油,随时可能“罢工”。而心电图就像灵敏的“监测仪”,能捕捉到心肌缺血的细微信号,为及时干预争取时间。
心电图是通过在体表放置电极,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无创检查技术。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规律收缩舒张,电信号沿着特定路径传导,形成稳定的波形。当心肌缺血发生时,心肌细胞代谢紊乱,电活动出现异常,这些变化会实时反映在心电图的波形改变中,成为医生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
常规心电图是捕捉心肌缺血的“第一道岗”,它能快速记录静息状态下的心脏电活动。典型的心肌缺血表现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比如,当冠状动脉某一分支供血不足时,对应区域的心肌细胞电活动异常,在心电图上就会出现特征性的波形改变。该检查操作简单、耗时短,通常几分钟就能完成,适合急诊快速筛查。但它也有局限性,若患者在检查时未出现缺血症状,可能无法捕捉到异常信号,这时就需要其他检查手段辅助。
动态心电图则是“全天候哨兵”。它能连续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记录心脏电活动,尤其适合捕捉阵发性心肌缺血。很多患者的心肌缺血呈间歇性发作,可能在活动、情绪激动时出现,休息后缓解。常规心电图则难以捕捉到这些瞬间变化。动态心电图可伴随患者日常活动,完整记录缺血发作时的电信号,还能统计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为医生评估病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对心电图捕捉到的心肌缺血信号,还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比如,同样是ST段改变,冠心病患者与电解质紊乱患者的临床意义截然不同。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然后结合心脏超声、冠状动脉CT(计算机层析成像)等检查结果,做出准确诊断。因此,心电图结果不能孤立看待,必须是“信号+临床”的双重印证。
对于已经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定期做心电图检查能监测病情变化。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加重时,心电图上的缺血信号会变得更加明显,医生可根据这些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比如增加药物剂量、更换治疗药物,或建议进行介入治疗。而对于健康人群,常规体检中的心电图检查能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肌缺血风险,尤其对于有家族心脏病史、长期吸烟等高危人群,具有重要的筛查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也有“盲区”。少数心肌缺血患者由于缺血部位特殊或缺血程度较轻,心电图可能表现为“正常”,这种情况被称为“假阴性”。因此,若患者有典型的心肌缺血症状(如活动后胸痛、胸闷),即使心电图正常,医生也会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心电图就像心脏的“电信号日记”,忠实地记录着心肌的每一次“呼吸”。它凭借便捷、无创、实时的优势,成为捕捉心肌缺血信号的“排头兵”。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