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下一版  
为什么“无偿献血,有偿使用”
慢性病的科学管理
长期咳嗽总不好 警惕这几种病
突然感觉天旋地转 可能是耳石症
登革热的早期症状和防蚊技巧
心电图如何捕捉心肌缺血信号
重症护理的要点
1
11 1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为什么“无偿献血,有偿使用”
 

□吴金良

    医院收费清单上的“血液费”,常让无偿献血者心生疑惑:自己无偿捐献的血液,为何到了患者手中却成了有偿使用的资源?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保障血液安全供应的科学体系。

    血液从血管到血管的旅程,远比想象中复杂。当献血者伸出手臂,针头刺入皮肤的瞬间,一系列精密操作就已启动。采集血液需使用一次性针头、血袋、抗凝剂等耗材,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支出;采集后血液需立即送往血站,冷链运输中严格的温控措施也需要持续投入成本。这些仅是“看得见”的成本。

更关键的成本隐藏在血液处理环节。为杜绝乙肝、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疾病,每袋血液都要经过酶联免疫、核酸检测等多项筛查,确保安全后才能投入使用。我国明确规定,血液必须在2摄氏度~6摄氏度的冷藏环境中保存。血站冷库的恒温系统需要长期稳定运行,这背后也需投入不小的运营成本。此外,血小板等特殊成分血需在22摄氏度振荡条件下保存,其储存成本远高于全血。

    血液制备过程同样耗资巨大。一袋全血要经过离心分离,成为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不同成分,才能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这个过程中使用的全自动分离机属于高精度设备,而每处理一份血液所需的试剂也需要投入成本。综合来看,每袋血液的制备过程包含了多重成本叠加。

    除了直接成本,血液管理的隐性支出同样不容忽视。血站需要建立覆盖全市的采血点网络。固定采血点的场地维护和人力配置都需要长期投入成本;流动采血车的日常运营也涉及不少费用。为应对突发用血需求,血站必须保持一定量的血液库存作为“战备储备”,这笔储备背后的资金成本同样不可小觑。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所支付的“血液费”并非血液本身的价格,而是国家规定的、用于涵盖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的款项。相关收费标准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然而实际运营成本却在不断上涨,其间的差额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予以弥补。

    对于无偿献血者,国家早已建立完善的回馈机制。献血者本人临床用血时,可免交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其配偶和直系亲属用血时,也能按献血量享受等量免交上述费用的待遇。数据显示,我国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的免费用血比例已达98%,真正实现了“献血无偿,用血互助”的良性循环。

    从全球范围来看,血液的“有偿使用”是普遍做法。其他国家的血液收费同样用于覆盖血液处理的各项成本。与此不同的是,我国是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将血液费用控制在较低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

    当我们了解了血液从采集到输注的全流程成本,便会明白“无偿献血,有偿使用”并非矛盾之举,而是保障血液安全供应的科学机制。每一笔“血液费”的背后,关乎着检测试剂的精准度、冷链运输的恒温状态以及成分制备的精细程度。它们默默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