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六版:妇幼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干预
走进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
儿童性早熟千万别大意
婴儿呛奶的预防和急救
护理“小习惯” 影响“大健康”
子宫肌瘤的病因及治疗
1
11 1 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走进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
 

□潘小苏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小杰安静地站在角落里,专注地盯着旋转的电风扇。他咯咯地笑着,仿佛那扇叶是他的好朋友。大人呼唤他,他置若罔闻;小朋友伸手邀请他一起做游戏,他视而不见,依旧自顾自地转动着手中的玩具。有的人会问:“他是不是性格古怪?”还有的人会担心地问:“他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是的,小杰是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这一名称常常使人产生误解,认为患自闭症的儿童“自我封闭”“不合群”“情绪冷漠”。实际上,自闭症一词的本意是“活在自己的内在世界里”。从医学层面来看,自闭症谱系障碍属于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是一种慢性病,会对个体的社交互动、语言沟通以及行为模式产生影响。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全球大约每160名儿童中就有1名患有自闭症,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自闭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神经结构差异。这就如同有的人是左撇子,有的人记忆力超群一样,自闭症儿童的脑神经通路与普通人有所不同。这种差异使他们处理外界信息、表达情绪以及与人互动的方式,看起来“不合常理”。

    他们眼中的世界——真实却“不同调”

    设想一下,倘若你身处一个完全听不懂当地语言,且无人能理解你意图的国家,那种孤独与焦虑是否会让你感到无所适从?这或许就是众多自闭症儿童的日常感受。

    语言沟通障碍

    有的自闭症儿童完全缄默不语,有的自闭症儿童仅能说出几个简单词语,但无法进行正常对话,还有的自闭症儿童说话较为流利,但表述的内容却“前言不搭后语”。他们并非不想说话,只是说话方式与我们存在差异。他们或许不了解“寒暄”这个词和“你好吗?”这句话的含义。他们更倾向于理解字面意思,对比喻、双关语这类表达方式则难以领会。

    社交上的“不会”不是“不想”

    很多自闭症儿童不是“不想”社交,而是真的“不会”社交。他们不看你的眼睛、不回应拥抱,不是因为不喜欢你,而是不明白应该怎么互动。他们并不是不会说“谢谢”和“对不起”,而是没有理解其背后的情感。

    那些“奇怪”的动作是他们的“小宇宙”

    你也许见过他们反复拍手、转圈或者盯着车轮发呆。实际上,这些“奇怪”的行为是他们的“小宇宙”,是他们对混乱世界的一种自我安抚。

    他们的五感,不是“灵敏”就是“关机”

    他们的感官也常常“调错频道”——一点儿声音都能让他们崩溃。有的自闭症儿童对光、声、触感异常敏感,有的儿童则像自带“迟钝模式”。只有了解这些,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

    家长、老师和公众需要做什么

    对于家长来说,做到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早发现,早干预

    若孩子18个月大时仍不会指物、对呼唤名字无回应、语言发展迟缓或存在明显的社交障碍,建议尽快带其就医评估。早期干预开展得越早,效果就越显著。科学研究显示,2~5岁是干预的黄金时期。

    不要自责,也不要逃避

    自闭症不是谁的错。你不是失败的父母,你是孩子通往世界的桥梁。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

    固定的时间、场所和流程,有助于减轻自闭症儿童的焦虑情绪,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寻找专业资源

    特殊教育、语言训练及感统训练均能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老师、公众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给予耐心和理解

    他们并非“调皮”或者“故意不听话”,而是处理信息的方式和我们存在差异。因此,应当给予他们耐心与理解。

    创造包容性环境

    学校可设置“安静角”,运用视觉提示卡,鼓励自闭症儿童与同伴交流互动。

    不取笑、不排斥

    有时,一个善意的笑容、一句温柔的鼓励,都能成为自闭症儿童走向社交世界的第一步。

    有人说,自闭症儿童宛如夜空中遥不可及的星星,孤独、璀璨,让人难以靠近。但我们坚信,只要用心,就能拨开层层云雾,触碰那颗熠熠发光的心灵。

    走进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并非要“改变”他们,而是试着去理解他们,靠近他们,接纳独一无二的他们。他们并非“不正常”,只是生活在另一个维度。他们需要的是充满理解的目光、接纳的怀抱,以及温柔的你。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妇幼保健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