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李振华治疗肾系疾病验方
归脾汤治疗青少年偏头痛
多发性动脉炎治疗体会
《易筋经》功法之“青龙探爪”
1
11 1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李振华治疗肾系疾病验方
 


□李郑生 李志刚 王雷生

清热止血汤

组成:白芍、生地各15克,玄参12克,地骨皮15克,丹皮、阿胶、黑栀子各9克,地榆炭、制柏叶各12克。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崩漏(血热证)。
症见月经出血量突然增多、颜色红,咽干口渴,心烦急躁,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洪数或弦数。
方解:本证乃阳盛于内,血分有热,阴血失守,热迫血行导致。方中白芍、生地、玄参、阿胶、地骨皮,滋阴清热;黑栀子、地榆炭、制柏叶,凉血止血;丹皮,凉血行血。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故适用于血热导致的崩漏证。若见头晕、头痛者,加菊花;失眠者,加夜交藤、柏子仁。

温肾止带汤

组成:菟丝子24克,补骨脂12克,肉桂6克,炒杜仲15克,桑螵蛸12克,益智仁9克,山药30克,薏苡仁30克,芡实15克,泽泻12克,炙甘草9克。
功效:温阳补肾、固精止带。
主治:带下病(肾阳亏虚证)。
症见带下量多(清稀如水,或如鸡蛋清,淋漓不尽),腰部酸痛,少腹发凉,小便频数,形寒畏冷,四肢欠温,面色苍白,舌苔白、舌质淡,脉沉缓无力。
方解:本证乃肾阳亏虚,失其闭藏,任脉不固,带脉失约,阴液滑脱导致。方中菟丝子、补骨脂、肉桂、炒杜仲、桑螵蛸、益智仁,温阳补肾、固精止带;山药、薏苡仁、芡实、泽泻、炙甘草,健脾利湿,益肾固任带。全方共奏温阳补肾、固精止带之功。若见形寒肢冷、四肢欠温者,加附子;食少便溏、腹满者,加白术、砂仁。

益气养胃汤

组成:党参、麦冬各15克,石斛20克,白芍、生地各15克,知母9克,竹茹12克,陈皮9克,玄参12克,代赭石15克,甘草3克。
功效:益气养阴、和胃止呕。
主治:妊娠恶阻(气阴两亏证)。
症见呕吐严重(反复发作,或呕出血性黏液),精神倦怠,形体消瘦,皮肤干燥,眼眶凹陷,双目少神,咽干口渴,尿少便秘,舌质红、苔薄黄缺津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方解:本证系呕吐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气阴耗伤,属于妊娠恶阻的重症。西医学认为,长期呕吐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临床称“妊娠剧吐”。方中党参、麦冬、石斛、白芍、玄参、生地,益气生津、养阴清热;知母、竹茹、代赭石、陈皮,清热止呕、和胃降逆。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和胃止呕之功。若见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

清热止带汤

组成:白术9克,土茯苓24克,泽泻12克,生薏苡仁30克,川木通、防己各9克,蒲公英21克,黄柏、牡丹皮各9克,蛇床子12克,苦参、白鲜皮各15克,白果9克,滑石18克,甘草3克。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带。
主治:带下病(湿热下注证)。
症见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相间,质黏稠,或浑浊如米泔水样,气味秽臭),阴部瘙痒,或有灼热感,小便色黄量少,口苦咽干,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方解:本证乃脾虚水湿下注,湿阻气机,瘀而化热,湿热生虫导致。方中白术、土茯苓、泽泻、生薏苡仁、白果,健脾利湿;重用土茯苓,除增强除湿作用外,配伍蒲公英并有清热解毒之效;川木通、黄柏、防己、牡丹皮,味苦寒,清热燥湿;蛇床子、苦参、白鲜皮,清热、杀虫、止痒;滑石、甘草为“六一散”,清利下焦湿热。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杀虫止带之功。若见赤带者,加生地炭、黑地榆。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名老中医李郑生传承工作室,系河洛李氏脾胃学术流派传承人)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