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八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年轻人也会得冠心病
普瑞巴林的用药注意事项普瑞巴林的用药注意事项
一文读懂麻醉方式差异与决策逻辑
甘草金银花验方助力体质调理预防慢性病
如何识别心肌梗死
羊肉汤里的养生智慧
1
11 1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一文读懂麻醉方式差异与决策逻辑
 


□高艳

当医生告知需要手术时,麻醉方式的选择常让患者感到困惑:不同麻醉方式究竟有何区别?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科学选择?本文将从麻醉原理、适用场景、风险差异3个维度,系统梳理麻醉方式选择的科学逻辑。
麻醉原理
麻醉的核心目标是消除疼痛、抑制反射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局部麻醉 通过注射或涂抹局麻药(如利多卡因),直接阻断手术部位神经末梢的痛觉传导。患者意识清醒,仅手术区域无痛感,适用于体表小手术。
半身麻醉(椎管内麻醉) 将药物注入椎管内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阻断脊神经传导。患者意识保留,但下半身或特定区域无痛觉,常用于下腹部、下肢手术。
全身麻醉 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七氟烷),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进入无意识、无痛觉的“人工冬眠”状态。适用于大型手术或需要完全制动的场景。
适用场景
麻醉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手术部位、时长、复杂程度和患者配合度。
局部麻醉
适用场景:体表肿物切除、拔牙、睑腺炎手术等浅表操作。
优势:无须插管,术后恢复快,对全身影响小。
注意:若手术范围扩大或患者紧张,可能需要辅助镇静。
半身麻醉
适用场景:剖宫产、阑尾切除、疝气修补等下腹部手术;骨折复位、关节置换、血管介入等下肢手术;产妇希望清醒迎接新生儿,或需要保留自主呼吸的手术。
优势:避免全身麻醉的呼吸抑制风险,术后可早期活动。
风险:可能出现低血压、头痛等,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全身麻醉
适用场景:开胸、开颅、心脏搭桥、器官移植等大型手术;儿童、精神障碍患者、无法配合的老年人等特殊患者;内镜下肿瘤切除、癫痫病灶定位等微创治疗。
优势:完全抑制疼痛与应激反应,提供稳定的手术条件。
风险:需要气管插管,可能引发恶心、喉部损伤或术后认知障碍。
风险差异
麻醉风险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手术类型密切相关,需要由麻醉医生综合评估。
局部麻醉 风险较低,但是需要警惕药物过敏或过量导致的神经损伤。
半身麻醉 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小,但高血压病、凝血障碍患者需要慎用。
全身麻醉 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老年人、肥胖者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术前需要完善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如何选择
麻醉方式的选择需要遵循“安全优先、兼顾舒适”原则,患者可主动与医生沟通以下信息。
基础疾病 高血压病、糖尿病、哮喘等可能影响麻醉方案。
用药史 是否服用抗凝药、镇静剂等药物,需要提前告知。
特殊需求 如希望保持清醒或减少术后恶心。
焦虑情绪 过度紧张可能影响手术配合,需要评估是否需要全身麻醉。
麻醉方式的选择,需要权衡手术需求、患者状况和风险收益。无论全身麻醉,还是半身麻醉,抑或局部麻醉,现代麻醉技术已能通过个体化方案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麻醉细节,是消除恐惧、顺利康复的第一步。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