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琦
2023年5月8日初诊:患者,女性,22岁,双手及双下肢湿疹反复发作3年有余,加重2个月。 病史:患者近3年来双手手指、手背,以及双下肢小腿部位反复出现湿疹,皮疹瘙痒难耐,搔抓后有渗出物,皮疹时轻时重,呈现出夏季加重、冬季缓解的规律。患者曾前往某医院皮肤科就诊,被诊断为湿疹,使用过多种外用激素类药膏及口服抗组胺药物,但是病情总是反复。患者平时情绪易焦虑,患病后焦虑感加剧,常感觉胁肋部胀满不适,口中黏腻,食欲不佳。大便溏稀(每天2次~3次),小便清长,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 查体:患者身形偏瘦,面色偏黄,皮肤干燥,头发干枯,额头及脸颊有散在湿疹样皮疹,双手手指、手背及双下肢小腿可见散在红斑、丘疹,一些分皮疹融合成片,有渗出、结痂现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腹部平软,双上肢无异常。 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合萆薢渗湿汤。柴胡10克,白芍15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姜半夏10克,炙甘草6克,萆薢15克,薏苡仁30克,黄柏10克,牡丹皮10克,泽泻10克,滑石15克(包煎)。共7剂。 医嘱: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减少接触刺激性物品,如洗洁精、洗衣粉等;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情绪。 2023年5月15日二诊:服药后,患者双手及双下肢皮疹瘙痒感减轻,渗出物减少,但仍有新的小皮疹出现,胁肋部胀满不适有所缓解,口中黏腻感减轻,食欲稍有改善,大便溏,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腻。守前方去掉滑石,加苍术10克。共10剂。 2023年6月1日三诊:患者双手及双下肢皮疹大部分消退,仅留少量色素沉着,瘙痒感基本消失,新皮疹未再出现,胁肋部胀满不适明显好转,食欲正常,大便成形(每天1次~2次),舌淡红、苔薄白。在二诊方药中加当归10克。共14剂。 2023年7月15日四诊:双手及双下肢湿疹完全康复,仅在剧烈运动出汗后稍有瘙痒感,情绪稳定,胁肋部无不适,大小便恢复正常,舌淡红、苔薄白。 按语:首先从疾病诊断来讲,中医诊断为“湿疮”。其次,从人体来讲,患者是肝郁脾虚兼湿热体质,既有柴芍六君子汤证,又有萆薢渗湿汤证。柴芍六君子汤可疏肝健脾,调理患者因长期患病导致的情绪问题,以及脾胃虚弱的状况。患者平时情绪焦虑、胁肋部胀满不适,为肝郁之象;食欲不佳、大便溏稀、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为脾虚表现。而萆薢渗湿汤针对患者湿疹的湿热之邪,皮疹有渗出、瘙痒,舌淡苔白腻,脉弦滑均提示体内有湿热。治疗的基本思路就是针对患者体质及症状,两方合用,标本兼治。 要快速判断患者体质倾向,需要熟悉各种体质特征,从患者的体型体貌、精神状态、心理行为、好发症状、舌脉等方面进行判别。针对此患者,身形偏瘦、面色偏黄、头发干枯提示可能存在气血不足,结合情绪易焦虑、胁肋部胀满不适可以判断有肝郁;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大便溏稀、口中黏腻,表明脾虚湿盛。皮疹瘙痒、渗出,结合舌脉可判断体内有湿热。综合这些表现,快速判定患者为肝郁脾虚兼湿热体质。 患者虽然有皮疹渗出、瘙痒等湿热表现,但是病程长达3年,久病必虚,其肝郁脾虚的本质不能忽视。脾虚是生湿之源,肝郁则气机不畅,加重湿邪内生。所以综合考虑,治疗重点在于疏肝健脾以治本,清热利湿以治标。在用药上,黄柏、牡丹皮等清热药用量适中,且配伍薏苡仁、泽泻等利湿之品,使湿热从小便而去,避免过用苦寒清热之品损伤脾胃正气。 西医治疗湿疹主要侧重于局部抗炎、抗过敏,使用激素类药膏及抗组胺药物。中医重视整体观念,从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情绪等方面入手,辨证论治。该病例选用柴芍六君子汤合萆薢渗湿汤,通过调理患者的肝郁脾虚体质,改善体内环境,清除湿热之邪,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中医在整体调理、改善体质、减少复发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从疾病源头上解决问题,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患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且属于肝郁脾虚体质,情绪易波动,对药物的吸收可能相对较弱。少量频服可以使药物持续作用于机体,更好地发挥药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每天按时服药能及时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促进身体恢复。另外,生活调适对于患者的康复也极为重要。慢性湿疹的发生与情绪、饮食等密切相关,辛辣、油腻、甜食易生湿助热,加重湿疹症状,故叮嘱患者避免食用这些食物。而保持心情舒畅对于肝郁患者来说,有助于调畅气机,促进病情好转。 (作者供职于汝州市梅宁村卫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