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以科普为桥 绽放医学人文之光
平凡的坚守
远去的蛙声
悠悠簸箕柳
书画作品
1
11 1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悠悠簸箕柳
 

□刘传俊

 

   盛夏酷暑,在苍茫的大地上,直挺挺向上舒展肢体的簸箕柳,任凭日晒,任凭雨打风吹,依然在热浪蒸腾的蓝天白云下氤氲出赏心悦目的光晕。此时,倘若在野外的渠边、沟沿与几丛簸箕柳撞个满怀,那犹疑不定的情绪准会一扫而光。
    簸箕柳在坊间又作白柳,也许缘于它脱去外衣后通体雪白的原因。簸箕柳的适应能力极强,对土壤、环境的要求很低,耐干旱、贫瘠、潮湿,可扦插,也可移植,好成活。簸箕柳不仅能在平坦的细沙地、盐碱地等环境中生长,还能在众人眼里难以成苗的沙荒地中,通过平茬管理实现稳产高产。簸箕柳呈现出良好的经济价值和防风固沙、预防水土流失等生态功能多重作用,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因此,簸箕柳成为很多地方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生态树种,备受人们青睐。
    如今,我远离山村,在城市生活,不常见簸箕柳。一日清早,我在小区中部的一个人造池塘边散步,无意中瞥见池塘南岸生长着两丛簸箕柳,喜出望外。簸箕柳的叶片绿油油的,在晨光熹微里朝我眨着眼睛,颔首低眉向我示好。我不由自主地向簸箕柳走去,当手挨着柳叶的瞬间,竟然勾起了我与簸箕柳间的悠悠情愫。
    儿时,我生活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那里种植五谷杂粮,杂树种植得也不少,簸箕柳种得不多。村东头五六百米处,有个西高东低的菜园。菜园西头有一口水井,水井东边开辟了一个渠道,以浇灌种植的辣椒、番茄、包菜、茄子、韭菜等蔬菜。渠道两侧生长着年年割了又长、长了又割的簸箕柳。因为时常有井水养育,所以这些簸箕柳长得特别繁茂,样子格外水灵,宛如一道绿色屏障横穿菜园。
    据老辈人说,用簸箕柳叶泡茶喝可以消火,尤其是端午节早晨太阳未出来前采撷的带露珠的簸箕柳叶,经过炮制能作为上好的茶叶来用。于是,每年端午节早晨一睁开眼,我便挎着小竹篮到菜园的渠道边采摘簸箕柳叶。采摘的簸箕柳叶交给母亲,她清洗后上锅蒸一番,放置于阴凉处阴干,再包装起来存放,够家人一年泡水饮用。
    长大后,阅读了不少有关植物栽培、用途的书籍,当看到描述簸箕柳的篇章,读了颂扬簸箕柳的句子,我的眼睛就分外明亮。当我知道簸箕柳还是中药材,为儿时经常饮用簸箕柳叶茶而暗暗自豪。
    邻居教书的大伯曾告诉我,簸箕柳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清热利尿等功效,可以缓解轻度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簸箕柳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也相当高,泡水饮用能够有效刺激肠道蠕动,缓解轻度便秘。
    然而,孩提时的我,关注和感受更多的,并不是簸箕柳的药用价值,而是它在困苦日子里的实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荆条、竹子编制用具盛放农产品外,就是用簸箕柳编制用具,但这些物件的材料都不是我们那里的特产,必须外出购买。
    簸箕柳条编制的用具,不是每个家庭都必备的,村里少之又少,需要用时,父母要到别人家借。簸箕柳条韧性较强,秋天长老了才能收割。收割后剥去外皮,内里色白光滑。技艺精湛的匠人,将柳条搁到烧水的大铁锅上蒸制后,就心灵手巧地编制成了柳条箱、笸箩、簸箕等用具。
    簸箕比较容易采买,大笸箩和大笆斗可谓凤毛麟角。所幸我家有一个大笸箩,既方便了自家,也方便了亲戚和邻居家。母亲喂养了一些鸡娃,鸡娃长大下蛋了,她亲自或让我拿到集市上换线。攒够能买大笸箩的钱了,她就到城里东关的菜市街上买了一个心仪已久的大笸箩。
    记得那个傍晚,母亲将大笸箩搬回家里时,引得不少邻居赞不绝口。冬天天气晴朗时,母亲将淘洗过的麦子放到大笸箩里,大笸箩搁在院子里的小方桌上,让我坐在旁边看护,以防麻雀飞过来啄食。我搬一把椅子,很听话地一边看护小麦一边剥大蒜,有时还触景生情,傻傻地回忆采摘簸箕柳叶的情景。
    碰上不好的天气,不宜用井水淘洗麦子,母亲拿出大笸箩,把干麦子盛在里面,一遍遍翻捡石粒、土粒等,再舀一盆清水,湿润抹布后来回、左右、转圈地揉搓麦子,直到她认为麦子干净了才停止。如果有邻居来借大笸箩,母亲就会大方地说:“大笸箩在堂屋北墙根靠着呢,你拿去用吧!”母亲虽然一脸谦和、心肠慈悲,但是干起活儿来从不服输。割麦、收秋、积肥、刨地、种菜、割草、洗衣、做饭……母亲身上有种韧劲儿,让我穷其一生也难以望其项背。
    簸箕柳用途非常广泛,即“至秋,任为簸箕”而得名。簸箕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既承载农耕文明中勤劳、丰收的寓意,又在民俗信仰中被赋予了聚财、守财的神秘色彩,蒙罩了一层既奥妙又令人驰骋遐想的面纱。与此同时,簸箕与指纹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命运解读体系。簸箕作为代代相传的农具,伴随农民完成谷物筛选、粮食储存等劳作,毋庸置疑是农耕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符号,象征着劳动光荣的朴实品德。
    一生勤劳的母亲筛选麦子、芝麻、黄豆、玉米时,手端簸箕的娴熟动作,至今仍定格于我的记忆深处。在炎热的天气里,依依摇曳的簸箕柳,向白云飘逸的天空书写着满腔绿意,舒放着柔韧的性格。簸箕里盛放着饱腹的粮食,也盛放着母亲对生活的挚爱。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骨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