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六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以科普为桥 绽放医学人文之光
平凡的坚守
远去的蛙声
悠悠簸箕柳
书画作品
1
11 1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以科普为桥 绽放医学人文之光
 

□张飒爽

 

   在人类对抗疾病的历史中,医学人文关怀和医疗技术进步是两个重要的方面。进入21世纪,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医学人文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不仅能延续生命,还能更好地了解疾病,与疾病共存,提高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更加牢固的医患关系。那么,医务人员如何与患者架起信任的彩虹桥呢?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这样一本实用指南——《做一个有趣的医生》。作为一名护士,当我翻开这本书时发现,它不仅是一次普通的阅读,还是一场灵魂与灵魂的对话。这本书由董健、吴凡等医学科普领军人物匠心打造,他们就像智慧的导师,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为我们搭建了一座通往科普殿堂的桥梁。
    在这本书中,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被赋予了生命的温度,变成了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让原本遥不可及的医学概念变得如此亲切。这种“故事化科普”就像一座架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彩虹桥,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还让患者在治疗中感受温暖的人文关怀。
    该书一开篇,作者就以强有力的笔触勾勒出科普的意义。作者认为,科普不仅是传播科学知识,还是医者责任与人文关怀的闪亮名片!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徐建光说:“理性思考的结果,用感性的文字表达。”这本书就是给所有医务人员的科普指南。
    我在工作中曾经遇见这样一位患者,让我体会了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这是一位人到中年但是仍然爱美的阿姨。患者虽然遭受病痛的折磨,但是对自身的形象管理一点儿也不马虎。患者在得知自己要进行化疗后崩溃大哭。
    我询问后得知,患者根本不知道化疗是什么,她对化疗仅有的认知来自一部电视剧——《蓝色生死恋》。患者认为化疗需要在一个奇怪的机器里进行,结束后就会变得容颜憔悴、头发稀疏,直到最后走向死亡。当我学着用书中的方法,以“化疗就是化学药物与癌细胞打架”这样生动的比喻向患者解释化疗原理,并且告诉患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化疗的副作用也逐步减轻。
    后来,患者不仅理解了治疗机制,还主动参与决策,从此和医务人员成为共同对抗疾病的“战友”!这种以共情为基础的沟通,不正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吗?医务人员不仅要做知识的传递者,还要做患者需求的倾听者、理解者和共情者!
    该书揭示了科普对医患关系的重要作用。医务人员不仅要记录病情,还要记录患者的故事,在科学与情感之间寻找平衡点。《自然》杂志曾经这样评价医学科普:“当患者理解疾病时,恐惧会转化为信任。”这种信任就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石!
    该书中一位肿瘤科医生的故事让人动容,他用“免疫细胞是身体里的巡逻兵”与患者进行沟通。正如书中所言:“科普的终点不是知识的抵达,而是医患之间心灵的共鸣。”
    《做一个有趣的医生》不仅是一本实用指南,还是一面映照医务人员理想的明镜。该书告诉我们,医学的“有趣”源于对生命的敬畏,科普的“必杀技”根植于人文关怀的沃土。在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下,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应该以科普为翅膀,架起科学与人文关怀的彩虹桥,让医学之光温暖更多渴望健康的心灵!
    作为一名护士,我将在每一次护理实践中传递人文关怀,用细腻的语言传递希望,用真诚的态度抚慰焦虑的患者,让南丁格尔精神绽放绚丽的光芒!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