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辨治老年人虚汗淋漓
炙甘草汤治疗湿疹
饮停心下证的中医疗法
阵发性眩晕伴耳鸣疗法
鸡屎白散的应用心得
治感冒后咳嗽验案
1
11 1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炙甘草汤治疗湿疹
 

□刘天骥 隋克毅

 

炙甘草汤为《伤寒论》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之名方,是一益气养血、通阳复脉、气血双补、阴阳并调的方剂。近年来,笔者应用炙甘草汤治疗湿疹之类的顽固性皮肤病,取效甚捷。
初诊:邵某,男性,72岁,全身散在红丘疹、瘙痒反复发作6年有余。患者经内服中药和西药,以及外涂派瑞松软膏、除湿止痒软膏等,瘙痒暂愈,但是停药便复发,非常痛苦。
诊见:患者全身散在暗红色丘疹,以双手背、小腿内侧、腰部、腹部皮疹较多,皮损肥厚粗糙,抓痕累累,瘙痒夜甚,往往挠出血,伴身困乏力,纳食减少,口燥咽干,大便干结(两三天1次),小便短赤,夜间口干,入睡困难(每晚只睡两三个小时),舌质红、苔少而薄黄,脉沉细略数。
诊断:慢性湿疹(湿热内蕴型)。
治则:益气养阴、祛风润燥。
方药:炙甘草汤(加味)。炙甘草24克,党参20克,生姜12克,生地30克,桂枝12克,阿胶12克,麦冬20克,火麻仁20克,大枣30克,枸杞子30克,白鲜皮20克,枳壳12克。每天1剂。开水冲泡,兑入市售黄酒30毫升,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共7剂。
外用药物:百合、苦参、生地、首乌藤、地肤子、白鲜皮各100克,开水冲泡,熏洗每天1次。皮损肥厚处涂30%硫黄膏(医院自制),每天2次。
二诊:患者用药后瘙痒减轻,大便通畅(每天1次),夜间能睡五六个小时,其余症状均有好转。守方,去掉火麻仁,加凌霄花、红花各10克,以活血止痒。用法同前。外洗方药加益母草100克。共7剂。
三诊:患者手背及小腿部皮损变薄,一部分丘疹颜色由暗红变为褐色,其余症状较前大有好转。守方加酒乌梢蛇20克,以搜剔祛风止痒。外洗药物同前。
患者共服药63剂而告愈。一年后随访,患者症状未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反复发作湿疹6年,加之年高体弱,气血双亏,阴血暗耗,血虚血瘀,生风化燥,肌肤失于濡养,故皮损粗糙肥厚,瘙痒剧烈;虽然由湿热凝聚、搏结肌肤所致,但是正气不足,尤其是阴血亏耗是其主要病机。
临床多用祛风止痒之品,虽然能暂时止痒,但是风药性燥,更伤阴血,故缠绵难愈。炙甘草汤方证病机为心之气血不足,阴阳两虚,与慢性湿疹血虚风燥的病机相同,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法则,移花接木,少事加减,而疗效可靠。
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人参、桂枝、生姜,补益心气、温通心阳,以上是益气温阳的一面;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滋养阴血、润燥荣肤,为滋阴养血的一面;枸杞子,补肾润肺、生津益气,既能助上药滋阴益气,又治湿疹、银屑病等;酒乌梢蛇,搜剔祛风,治癣疥瘙痒难忍;凌霄花、红花,活血祛风止痒;白鲜皮,祛风除湿,为止痒圣药,此为祛邪一面。
诸药合用,紧扣慢性湿疹之病机。如此,内外兼治,标本同疗,6年之顽疾治疗2个月后痊愈。
 (作者供职于驻马店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