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平
智齿拔除是常见的口腔外科手术,术后护理直接影响创口愈合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创口止血与保护 压迫止血 拔牙后需咬紧棉卷或纱布30分钟~40分钟,通过物理方法压迫止血。这期间避免频繁吐口水、吮吸或舔舐创口,防止血凝块脱落引发二次出血。唾液中带血丝属于正常现象。若出血量较大(如持续渗血或形成血块),需立即联系医生。 冷敷缓解肿胀 术后24小时内,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拔牙侧面部,每次15分钟~20分钟,间隔1小时~2小时,可减轻肿胀与疼痛。需注意避免冻伤皮肤,且冷敷仅限术后首日。 血凝块保护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洗热水澡或剧烈运动,防止血凝块破裂。血凝块是创口愈合的基础,脱落可能导致干槽症(剧烈疼痛伴腐臭味),需高度警惕。 饮食调整与禁忌 术后饮食 拔牙后2小时内禁食,2小时后以温凉、软烂食物为主,如粥、豆腐、鸡蛋羹等。食物温度需低于40摄氏度,避免过热引起血管扩张,导致出血。过硬食物可能划伤创口。 术后一周避免吃辛辣油腻、含酒精及咖啡因类食物,防止刺激创口或延缓创口愈合。建议增加高蛋白(如鱼肉、牛奶)、高维生素C(如橙子、猕猴桃)食物的摄入,促进组织修复。 进食方式 使用非拔牙侧咀嚼,避免食物残渣嵌入创口。进食后可用温盐水轻轻漱口,清除残留的食物。 口腔清洁与卫生 术后清洁原则 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防止血凝块脱落。24小时后可使用软毛牙刷轻刷非拔牙侧牙齿,并用温盐水或医生推荐的漱口水轻柔漱口,每日3次~4次,减少细菌滋生。 缝线护理 若创口缝合,需遵医嘱7天左右拆线。拆线前避免创口碰水,拆线后仍需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特殊情况的处理 若发现创口有异味、化脓或愈合缓慢,需及时复诊。若有干槽症,需医生清理创口并放置药物,避免感染扩散。 日常活动与休息 休息与体位 术后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及长时间低头,防止血压升高而引发出血。建议卧床休息时垫高头部,减少面部肿胀。 避免刺激行为 术后一周不要吸烟、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抑制创口愈合。同时,避免用手指或异物触碰创口,防止细菌感染。 心理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若创口疼痛,可通过医生开具的止痛药缓解,但需按医嘱服用,避免过量。 有异常要及时处理 出血不止 若术后持续渗血,需立即用无菌纱布压迫创口,并尽快就医。 剧烈疼痛 术后2天~3天疼痛会逐渐减轻。若疼痛加剧或放射至耳颞部,可能为干槽症或感染,需及时复诊。 发热与肿胀 术后轻微肿胀属于正常情况。若肿胀持续加重或伴发热(体温>38摄氏度),可能发生了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复诊安排 复杂拔牙(如切开牙龈、缝合)者需遵医嘱复诊,检查牙龈愈合状况及牙槽窝内肉芽组织填充情况。若使用非吸收性缝线,7天左右拆线。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