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霞
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当呼吸道疾病来袭,医生可能会开具雾化药或吸入药。它们都能直达病灶、快速起效。许多患者不了解它们的区别,甚至将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雾化药和吸入药在药物形态、使用方式、适用疾病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了解这些差异,能帮助患者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从药物形态来看,雾化药通常为液体状态。在使用时,需要借助雾化器这种设备,将液体药物打散成微小的雾滴或颗粒,形成气溶胶。这些雾滴的粒径一般在1微米~5微米之间,以便能顺利地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吸入药的形态更为多样,有干粉状、雾状、气雾剂等。干粉吸入剂是将药物研磨成极细的粉末,患者通过主动吸入的方式,让药物随着气流进入呼吸道。气雾剂则是将药物与抛射剂封装在耐压容器中,按压阀门后,药物以雾状喷出。 在使用方式上,雾化药和吸入药也不相同。使用雾化药时需要外部设备的辅助,患者需要先将雾化器连接好,把药物倒入雾化器的药杯内,随后打开设备,通过自然呼吸或适当的深呼吸,将雾化后的药物吸入体内。在整个过程中,患者相对被动,无须操作技巧,但每次使用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0分钟~15分钟。使用吸入药时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比如,使用干粉吸入剂时,患者需要熟练掌握特定的吸入技巧:首先,打开装置,装填药物;其次,深呼气,尽量排空肺内的空气;再次,将吸嘴放入口中,快速且用力地吸气,使药物粉末充分进入呼吸道;最后,屏气数秒,让药物在肺部充分沉积。这种操作耗时短,但对患者的操作熟练度和协调性要求较高。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药物吸入剂量不足,影响治疗效果。 二者的适用证和人群也有所不同。雾化药由于雾滴细腻,能更均匀地分布在呼吸道里,适用于呼吸道黏膜炎症严重、痰液黏稠难以咳出情况,常用于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婴幼儿细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有痰液增多等病症。同时,雾化治疗对患者的吸气配合度要求较低,尤其适合无法主动配合的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病情较重的患者。吸入药则常用于长期维持治疗,像支气管哮喘的稳定期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日常管理等。它要求患者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和吸气力度,适用于能够配合操作、病情相对稳定的成年患者。 虽然雾化药和吸入药各有特点,但是它们的治疗目标都是缓解呼吸道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给药方式。患者在用药前,要详细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切勿自行更换药物或改变用药方式。若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昌乐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