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病房里的暖阳:特殊患者与她的“家人” |
|
通讯员 李鑫鑫 2024年年底的一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医学部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结核病科主管护师潘俊霞像往常一样工作,脸色略显苍白、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与担忧的新入院的年轻患者小红引起了她的注意。 经过了解,小红的背后隐藏了一段令人揪心的求医经历。原来,她在怀孕期间不幸感染了结核病,由于结核病治疗药物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加上母体健康状况不佳,医生建议其终止妊娠。但是引产手术后,小红的结核病治疗并不顺利。她先后在两家医院接受治疗,但病情始终未见明显好转。反复的发热、咳嗽和虚弱状态让她深受煎熬,最终在医生的建议下,她转院来到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由于家中还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料,家人分身乏术,无法前来陪护。于是,她只能独自一边忍受着结核病带来的身体痛苦,一边默默承受着失去孩子的痛苦。 潘俊霞感受到她的孤独无助,决定为这位特殊患者提供更多的关怀。每天清晨,潘俊霞总是第一个来到小红的病房,询问她的情况。小红也总是微微点头,回应着这份善意。到了下午,小红常会带着忧虑来到护士站,倾诉对病情和生育能力的担忧。潘俊霞总会耐心倾听,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柔的话语化解她的焦虑。用餐时,潘俊霞注意到她的盒饭几乎原封不动,得知其因术后食欲不佳更偏爱外卖后,便主动当起了“外卖员”。潘俊霞每次将餐食送到小红手中时,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让独自住院的小红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在护理方面,潘俊霞始终保持着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当患者因为治疗进展缓慢而情绪低落,甚至想要放弃时,潘俊霞总会坐在床边耐心开导她。此外,潘俊霞还总向小红分享一些成功病例,以此来增强她的信心。渐渐地,小红重新燃起了希望,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经过20多天的治疗,小红的病情逐渐稳定,终于迎来了出院的日子。在离开医院前,她特意来到护士站,双手拿着精心准备的礼物——一面绣着“再现华佗医术 南丁格尔之情”的锦旗、一束鲜花和5盒包装精美的巧克力。 “潘护士,这面锦旗上的每个字,都是我心里最真实的话。是您用专业和爱心,让我在黑暗的时候看到了光明。”小红轻轻抚摸着锦旗边缘,声音有些哽咽。潘俊霞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心意,心里也十分感动:“你的康复是我们最大的欣慰。这份情谊,我会永远珍藏。”潘俊霞将礼物轻轻放在胸前,两人相视而笑。这一刻,所有的艰辛都化作了甜蜜的回忆,见证着这段特殊的医患情缘。 在这平凡的病房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这些细微的温暖,编织出医疗工作中动人的篇章。而这份情谊,就像那盒巧克力,初尝时带着些许苦涩,但回味时,却满是甘甜与力量。科室简介 感染医学部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结核病科现有医务人员25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其中护理团队14人,主管护师12人。设有病床53张。拥有先进的多功能心脏监护仪、输液泵、静推泵、雾化吸入器、机械排痰仪、无创呼吸机等诊疗设备。主要开展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结核病的诊断及救治工作,包括肺结核(儿童结核病、孕妇结核病、老年结核病)、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淋巴结结核、骨结核、脑结核、肾结核、输卵管结核、儿童卡介苗接种相关不良反应等诊断治疗及鉴别诊断,对结核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压等的诊断治疗及鉴别诊断有独到之处,对呼吸系统常见其他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科室发展迅速,承担国家“十三五”“十四五”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主持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厅等多项结核病领域科研项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