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开兴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80%~90%侵犯肺部,若能早期发现,规范治疗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然而,许多人由于对结核病的早期症状不够重视,不仅延误治疗,还可能将疾病传染给家人。
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结核病的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或疲劳,以下3种表现需高度警惕。
1.持续咳嗽:超过两周的咳嗽、咳痰是肺结核的典型信号,部分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与普通感冒不同,这种咳嗽用常规止咳药效果不佳,且可能随时间加重。研究发现,结核病患者的咳嗽特征有特殊性,尤其是细菌负荷高的患者,咳嗽模式更难缓解。
2.低热盗汗:患者常在午后出现低热,傍晚时更明显;夜间盗汗表现为睡梦中大量出汗,甚至浸湿衣物。这些症状与身体对抗病菌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3.莫名消瘦: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短期内体重不明原因下降,伴随食欲减退、全身乏力,可能是结核分枝杆菌消耗身体能量的表现。这种消瘦常被误认为工作劳累或压力过大。
这些人群面临的风险更高。以下人群尤其需要留意身体变化。
1.与结核病患者同住、在同一办公室工作,或近距离接触过的咳嗽、咳痰者。
2.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糖尿病患者及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3.生活在通风不佳、人员密集环境中的人。
早发现、早诊断的关键步骤
怀疑结核病时,及时就医是第一步。目前,常用的检查包括以下几种。
1.胸部X线:能快速发现肺部异常阴影,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但需注意与肺炎区分。
2.痰液检查:通过痰涂片或培养查找结核分枝杆菌,该方法简单易行但耗时较长。
3.分子检测:如GeneXpert〔全自动医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系统〕基因检测新技术,1小时~2小时就能明确诊断,还能判断是否耐药,适合早期快速检测。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已能通过分析X线片,精准区分结核病与其他肺部疾病,准确率超过99%,为早期鉴别提供了新工具。
预防传播,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结核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菌会随着飞沫进入空气中,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做好以下几点能有效预防。
1.室内常通风,尤其在人员密集场所,每天开窗2次~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与咳嗽、咳痰者近距离接触时,佩戴医用口罩。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
4.密切接触者应主动做筛查。HIV感染者等高危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治疗。
结核病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多数患者6个月~8个月就能治愈。但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可能损害肺功能,还会增加传染家人的风险,甚至发展为耐药结核病,治疗难度和成本都会大幅上升。出现持续咳嗽超两周,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枣庄市胸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