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三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自发性气胸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潜在危害
关于卡介苗的那些事
立夏时节话养生
通窍活血汤治疗血瘀头痛
1
11 1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关于卡介苗的那些事
 

□石洁

你小时候左上臂是否有一个直径2毫米~5毫米的淡色圆形瘢痕?这并非“蚊子叮咬”所致,而是卡介苗接种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标记。作为国家免疫规划的核心疫苗之一,卡介苗的科学应用是构建儿童结核病预防屏障的关键环节。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潜伏感染率在全球范围内约24%。该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教室(人均面积小于3平方米)、工地集体宿舍等空气流通受限的密闭空间,致病微生物浓度可较室外升高3倍~5倍,显著增加感染风险。疫苗成分可刺激免疫细胞成熟,诱导机体提前产生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免疫记忆,使免疫系统做好识别和抵御结核分枝杆菌的准备。
为何强调新生儿期及时接种卡介苗?从免疫学机制分析,婴儿出生时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胞内寄生菌的清除能力显著弱于成年人。研究数据显示,未接种卡介苗的婴幼儿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发展为血行播散型结核病的风险较接种组高23倍,结核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可高达15%~20%。我国《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明确要求,足月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接种,采用皮内注射法于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剂量为0.1毫升。接种后2周~3周局部出现红肿浸润,8周~12周形成瘢痕,此过程为机体免疫应答的典型表现,提示特异性细胞免疫成功建立。
卡介苗对儿童重症结核病的保护率可达80%,但对成人肺结核的预防效果存在显著差异(5%~80%),这与人体基因特性及环境中其他分枝杆菌的暴露密切相关。因此,在实施儿童免疫规划的同时,需要强化成年人结核病防控的“三级预防”体系:采取胸部影像学筛查(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强阳性者需要进一步检测)早期发现潜伏感染,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预防性治疗,并在医疗机构、学校等场所推行空气传播感染控制措施(如安装高效空气过滤设备,保证通风频次每小时不少于6次)。此外,对于免疫力较弱的老年人群体,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
特殊人群的接种禁忌需要严格遵循医学证据: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接种后播散性卡介苗病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2000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需要在停药至少1个月后评估免疫状态,再决定是否接种卡介苗。早产儿接种卡介苗,需要满足体重≥2500克且临床状况稳定;若出生时未接种卡介苗,需要在出生后3个月内补种;超过此期限,则需要先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筛查,再决定是否接种卡介苗。同时,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在接种前务必详细告知医生自身情况,由专业人员判断是否适合接种卡介苗。
卡介苗的作用是感染前预防,与治疗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一旦确诊活动性结核病,必须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的化疗原则,标准治疗方案的全程管理需要纳入现代督导技术,以确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低于95%。临床数据显示,不规范治疗可能使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性,进而增加治疗难度和社会防控成本。目前,全球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总数每年新增约50万例,其治疗周期长达18个月~24个月,医疗费用是普通结核病的100倍以上,凸显了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为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贡献力量。在未来,随着新型疫苗研发的推进,人类有望构建更完善的结核病综合防控体系。而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坚持科学接种卡介苗与落实综合防控措施相结合,仍是降低结核病负担的关键策略。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