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三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自发性气胸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潜在危害
关于卡介苗的那些事
立夏时节话养生
通窍活血汤治疗血瘀头痛
1
11 1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自发性气胸的诊断与治疗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内科常见急症,指在无外伤或人为因素干预下,因肺部疾病致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肺表面的肺大疱等破裂,气体逸入胸膜腔引发的疾病。依据胸膜破口状态及胸腔压力变化,可分为闭合性、张力性和交通性气胸;气胸的类型不同,病理机制与临床处理存在差异。
常见病因
肺部疾病:肺部疾病是引发自发性气胸的主要因素。肺结核病灶破坏肺组织与脏层胸膜,形成空洞或纤维化,容易导致破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因长期气道阻塞和肺泡结构破坏,形成的肺大疱破裂风险高;肺癌侵犯肺组织引发坏死或空洞,同样会诱发气胸。此外,肺脓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也会破坏肺组织结构,增加气胸发生概率。
先天性发育异常:部分患者因先天性肺部发育缺陷,如肺弹力纤维发育不良、肺泡壁薄弱,容易形成肺大疱。这类患者即便无明显的肺部基础疾病,在特定诱因下也可能发生气胸。
诱发因素:发力动作过大,如抬举重物、用力咳嗽、喷嚏、屏气、用力排便等,会使胸腔内压力骤升,是常见诱因;剧烈运动、高喊、大笑等导致的胸腔压力变化,也可能引发气胸;少数患者在睡眠中发病,可能与睡眠时呼吸模式改变、肺部血流分布变化相关。
临床特点
胸痛:多为急性起病,一侧胸部突发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持续时间短,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剧。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程度与气胸发生速度、肺萎缩程度及患者的肺功能有关。少量气胸时,患者仅有轻度气急,数小时后得到缓解;大量气胸或肺功能差者,呼吸困难显著,甚至出现发绀、烦躁不安等表现。
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由气体刺激胸膜所致,痰量较少。
体征变化:少量气胸时体征不明显;气胸量增加后,患侧胸廓膨隆、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和语颤减弱或消失,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张力性气胸患者可能出现表情紧张、胸闷、心律失常甚至昏迷;交通性气胸患者伤后迅速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可见创口并闻及气体进出的“嘶嘶”声。
诊断思路
病史与症状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的肺部基础疾病史(如肺结核、COPD、肺癌等)、近期诱发因素及症状发作情况。若患者存在肺部基础疾病,且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就需要高度怀疑自发性气胸的可能。
体格检查要点:重点检查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及发绀情况,观察胸廓形态,对比双侧呼吸运动;进行肺部叩诊与听诊,判断是否存在鼓音、呼吸音减弱等气胸体征;同时关注心脏体征,评估有无心脏移位。
辅助检查手段
胸部X线检查:该检查是诊断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典型表现为肺向肺门萎陷,呈圆球形阴影,气胸线以外无肺纹理;局限性气胸需要经过转动体位进行透视检查才能被发现;同时,还能评估肺压缩程度,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医生在进行初步诊断后,利用胸部X线检查明确诊断,确定气胸的部位、范围及肺压缩程度。
胸腔穿刺测压:在无法进行X线检查且高度怀疑气胸时采用,于患侧胸腔积气体征最明显处穿刺;若抽出正压气体,可证实气胸存在,但需要注意该操作存在出血、感染等风险。
胸部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该检查对于局限性气胸与肺大疱的鉴别诊断意义重大,能清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他潜在病变,尤其适用于复杂气胸或合并肺部其他疾病的患者。
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二者均会导致呼吸困难(多呈渐进性加重),若出现突发加重伴胸痛,需要警惕气胸,并采用X线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急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心电图检查与心肌酶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急性肺栓塞:以突然胸痛、呼吸困难、发绀为主要表现,常伴咯血、低热,结合患者病史及体检、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胸部增强CT检查等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肺大疱:胸部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肺大疱的形态、大小及位置,与气胸区分开来。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适用于肺压缩<15%、无呼吸困难且病情稳定的患者。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根据12小时~48小时的胸片检查结果,若气胸无恶性进展,胸腔气体大多可以自行吸收。吸氧可以使气体吸收率提高3倍~4倍,是保守治疗的关键措施。治疗期间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症状,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胸膜腔穿刺抽气:对于肺压缩>15%或有明显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进行胸膜腔穿刺抽气。穿刺点常选患侧胸部锁骨中线第2肋间,局限性气胸则需要根据X线检查结果进行定位。操作需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每次抽气量不超过1000毫升,避免复张性肺水肿,抽气后需要再次评估患者的症状。
胸腔闭式引流:该方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适用于反复气胸、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患者,以及部分心肺功能差、症状较重的闭合性气胸患者。插管部位一般选患侧胸部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肋、第5肋间,连接水封瓶,玻璃管置于水面下1厘米~2厘米。对于单纯负压排气无效或慢性气胸患者,可以给予持续负压引流。若无气泡冒出,提示肺可能复张,夹住引流管观察2天~3天,经X线检查确认气胸未复发后,可以拔管。若负压吸引12小时后肺仍不复张,需要排查支气管胸膜瘘、肺不张等原因。
手术治疗:复发性气胸、张力性气胸经保守治疗或胸腔闭式引流效果不佳,以及存在明确的肺大疱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常见手术方式包括: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采取切除肺大疱、修补破裂的胸膜,从而降低气胸复发的风险。
预防措施
基础疾病管理:患有肺结核、COPD、肺癌等肺部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定期进行检查,要遵医嘱规范用药,控制病情进展。
避免诱发因素:气胸治疗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搬提重物、用力咳嗽等增加胸腔压力的动作;保持大便通畅;建议气胸痊愈3个月后,再乘坐飞机。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改善肺功能。
定期体检:存在肺部基础疾病或先天肺部发育异常等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胸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及时干预。
(文章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提供)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