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龙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其护佑下,我们得以战胜病痛,健康地延续发展。都说“大疫出良方”,在疫情期间,国家筛选出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有效方药,为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贡献,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充分彰显。科研人员在研究“三药三方”(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时发现,其中的“两药三方”(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都源自一个千年古方——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以下简称麻杏石甘汤)。 方剂组成与中医理论 麻杏石甘汤是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方剂。 原方组成 “麻黄(去节)四两,杏仁(去皮尖)五十个,甘草(炙)二两,石膏(碎,绵裹)半斤。” 炮制用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杯。” 方解 麻黄辛温,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二者一辛温,一辛寒,相反相成,既消除致病因素,又调理脏腑功能。杏仁苦降肺气,止咳平喘,与麻黄配伍能增强宣肺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能调和麻黄、杏仁、石膏药性的峻猛。 功效与主治 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症状可见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则鼻翕,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而滑。 现代应用 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疾病(属于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 在对麻杏石甘汤的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包括上述“两药三方”在内,共有源自本方上市中成药品种24个,分为原方多剂型使用,原方加减使用。 发展与应用 随着制药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通过剂型的改变使得麻杏石甘汤携带、使用更为便利,现已上市的剂型包含了片剂、胶囊剂、糖浆剂、膏剂、颗粒剂,具体的品种有麻杏止咳片、麻杏止咳胶囊、麻杏止咳糖浆、麻杏止咳膏、麻杏止咳颗粒。上述药品的功效为止咳、祛痰、平喘,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嗽及喘息。在选用上述药品时,我们应注意麻杏止咳糖浆、麻杏止咳膏、麻杏止咳颗粒辅料中有蔗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是禁用的。 用药禁忌 孕妇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忌烟、酒,以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在服药期间,患者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高血压病、心脏病患者慎服;脾胃虚寒泄泻者慎服;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者,应去医院就诊等。 防疫中药方 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关注统一整体,在主症未变基础上,通过对原方中药物的增加或减少,兼顾其他症状。在疫情防控中,“三药三方”得以广泛使用,其中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组方上市的药品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片)以及金花清感颗粒、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 连花清瘟胶囊 在麻杏石甘汤基础上,增加了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功效为清瘟解毒、宣肺泄热。 金花清感颗粒 在麻杏石甘汤基础上,增加了金银花、黄芩、连翘、青蒿、薄荷、浙贝母、知母、牛蒡子。功效为疏风宣肺、清热解毒。 清肺排毒颗粒 在麻杏石甘汤基础上,增加了桂枝、泽泻、猪苓、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姜半夏、生姜、紫菀、冬花、射干、细辛、山药、枳实、陈皮、藿香。功效为散寒祛湿、理肺排毒。 化湿败毒颗粒 在麻杏石甘汤基础上,增加了广藿香、法半夏、厚朴、麸炒苍术、炒草果仁、茯苓、黄芪、赤芍、葶苈子、大黄。功效为化湿解毒、宣肺泄热。 宣肺败毒颗粒 在麻杏石甘汤基础上,增加了麸炒苍术、广藿香、青蒿、虎杖、马鞭草、薏苡仁、芦根、葶苈子、化橘红。功效为宣肺化湿、清热透邪。 除了以上药品外,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组方的药品还有止咳定喘丸、克咳胶囊、咳喘宁、止嗽立效丸、小儿咳喘灵颗粒、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小儿咳喘灵泡腾颗粒、小儿咳喘灵泡腾片、小儿清肺化痰颗粒、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可见麻杏石甘汤的使用广泛。 古方演化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体现,麻杏石甘汤成方一千多年,仍然风华正茂,造福于民。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