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特别报道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要闻
PDF版查看  第六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PDF版查看  第九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版:妇幼健康
PDF版查看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PDF版查看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上一版  
心房颤动的日常护理与预防小妙招
精索静脉曲张的危害与防治
得了肺结节需要担忧吗
稳压不慌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
狗、猫抓伤后 如何预防狂犬病
1
11 1 2024年9月2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稳压不慌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
 

□马晓霞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高血压病这一“隐形杀手”正悄然侵袭着无数人的健康。它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更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范围内高血压病患者数量庞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高血压病,学会如何稳压不慌,守护自己的健康。
认识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的定义与标准 高血压病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医学上,通常以收缩压(高压)≥14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舒张压(低压)≥90毫米汞柱作为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对于不同年龄段、性别及存在其他健康问题的个体,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高血压病的分类与成因 高血压病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病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病占绝大多数,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而继发性高血压病则是由某些特定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一旦原发病得到治疗或药物停用,血压往往能恢复正常。
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饮酒以及长期的精神压力等,都是导致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推手。因此,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控制高血压病
合理饮食 减盐行动,盐是高血压病的“隐形推手”,减少盐分摄入是降压的第一步。建议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尽量避免食用腌制、加工食品和高盐调味品。均衡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其中富含的钾、镁等矿物质有助于降低血压。同时,适量摄入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瘦肉和鱼类,为身体提供全面营养。控制总热量,肥胖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维持健康体重非常重要。通过合理控制饮食总热量,结合适量运动,可以有效控制体重增长。
规律运动 选择适合的运动,快走、慢跑、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它们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血压。坚持运动计划,每周至少进行5天,每天30分钟低中等强度运动,根据个人情况制订适合的运动计划,并持之以恒地执行。注意运动安全,在运动前进行热身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不适。同时,定期监测血压变化,确保运动过程中血压处于安全范围。
戒烟限酒 坚决戒烟,吸烟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增加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戒烟是势在必行的。限制酒精摄入量,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还会损害肝脏、心脏等多个器官。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两杯(约25克纯酒精),女性不超过一杯(约15克纯酒精)。
压力管理 认识压力的危害,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促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病。学会应对压力,通过冥想、深呼吸、时间管理、寻求社交支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稳定血压具有重要作用。
药物治疗
在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病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降压药物,并遵循个体化、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等原则进行治疗。
遵医嘱服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同时,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药物副作用 降压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头晕、乏力、干咳等。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自身反应情况,若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咨询。
定期监测与随访
家庭自测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是高血压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购买合格的电子血压计并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患者可以在家中随时监测血压变化并记录结果。这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血压波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定期复诊 除了家庭自测血压外,患者还应定期到医院接受专业检查。这包括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查、血脂检测以及肾功能评估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高血压病控制情况,为医生制订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德隆乡卫生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