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维营
气管切开手术是能够改善肺通气、抢救生命的手术,尤其是在患者昏迷、下呼吸道阻塞、喉梗阻、下呼吸道异物、呼吸功能衰退及呼吸停止时,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原发疾病治疗时间。 气管切开手术有哪些优缺点 气管切开手术是一种紧急医疗程序,涉及在患者颈部前方放置一个特制套管,以此缓解窒息症状并保障呼吸道的通畅。该手术有效解决了呼吸道阻塞的问题,同时便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并为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提供了必要的封闭通路。 气管切开手术特别适合那些长期依赖人工通气的患者。然而,这种手术的复杂性也带来了额外的创伤风险,需要特别注意术后局部伤口的护理,并且可能伴随较多的并发症。 术中护理的注意事项 气管切开手术中,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必须做好专人护理工作,保证手术顺利实施。患者体位应采取半卧或平卧的方式,头稍微向后仰起,如果颅内压未增高,则可稍微降低头位,便于排除呼吸道分泌物。颈部则保持正中位置,有助于暴露气管套管口。患者如果病情严重,必须每日定时翻身,做到2小时/次,并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发生压疮或肺部并发症。翻身叩背时,为避免套管摩擦皮肤,需束缚患者手臂,以免自行拔管。 同时,医务人员需对患者的术中状况进行严格监控。具体来说,呼吸状况的监测包括对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奏的细致观察。此外,还要注意患者在依赖辅助呼吸肌时是否遭遇呼吸困难的问题。在监测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情况时,医务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球结膜是否出现水肿,检查有无发绀症状,以及肺部是否存在啰音或其他异常体征。在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时,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其血压和心率。在需要的情况下,对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也是必要的。特别重要的是,要密切关注患者体温的变化,因为这有助于判断肺部并发症和切口感染是否已经发生。 为了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医务人员应采用吸痰技术,确保气道保持通畅,减少气道阻力。当患者频繁出现咳嗽、人机对抗、气道内压增加、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及血氧饱和度下降,且喉咙听诊有鸣音时,即可进行吸痰。医务人员可选择顶端圆润、管壁光滑、直径在1/2导管的吸痰管,并进行无菌操作,以免发生感染,每次吸痰时间约为15秒,每次吸痰间隔一段时间。在吸痰护理中,医务人员应做到快、转、提、轻,切勿动作粗暴,用手先捏住负压,以免空气无效吸入患者肺内,对器官黏膜造成损伤。吸痰管趁患者吸气时送入气管,插至位置停留2秒,吸入周围痰后提拉,对于痰多地方稍微停顿,边旋转边吸痰,顺利完成吸痰工作。 手术固定好套管,做好吸氧与湿化。完成手术后将患者以平卧的体位进行安置,整理手术用品,洗手记录。 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 在术后常规护理中,对套管进行药物滴注是必要的步骤。具体操作为,将庆大霉素4万单位、α-糜蛋白酶4000单位与20毫升生理盐水混合,以每15分钟一次的频率,每次滴入约4滴。在此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痰液的颜色变化。如有需要,应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以便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以减轻肺部感染并预防肺不张的发生。 为防止套管移位,应在套管上覆盖两层纱布,确保纱布保持湿润但不滴水。此外,医务人员可以考虑使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并减少痰液的黏稠度,从而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在器官系带的护理上,每日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手术初期1天~2天内,患者颈部可能出现皮下水肿和软组织肿胀。一旦这些症状消退,气管会变得松弛,此时需要重新系紧系带,以防套管滑出。同时,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至关重要,定期更换无菌纱布。在更换纱布前,医务人员应用碘伏对伤口皮肤和套管周围进行消毒处理,然后覆盖两层无菌纱布。 此外,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感染情况和伤口出血状况。如果出现皮下水肿,应立即拆除伤口缝线,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