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病情迁延,病变进展缓慢,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因此,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指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病、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常见病因 免疫介导炎症 免疫复合物沉积、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等免疫机制,是导致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原因。 非免疫非炎症因素 包括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蛋白尿、糖尿病等,这些因素可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加速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进展。 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多态性,可能增加个体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易感性。 感染 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等,可能激活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慢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特点 蛋白尿 尿蛋白量常在1克/天~3克/天,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克/天)。 血尿 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可见血尿,多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即尿红细胞形态多为畸形红细胞。 水肿 多为眼睑和(或)下肢轻中度凹陷性水肿,晨起时明显,劳累后加重。 高血压病 血压可轻度升高,也可能表现为中重度高血压病。 肾功能损害 早期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诊断思路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特点、既往病史(如急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家族史、用药史等。 症状和体征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水肿、高血压病、贫血等表现,检查有无肾区叩击痛等。 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形态分析等,有助于明确蛋白尿和血尿的性质和程度。 血液检查:检测血常规、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电解质(钾、钠、氯、钙、磷等)、血糖、血脂、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等,以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和排除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穿刺活检:对于病因不明、病情进展较快、治疗效果不佳或怀疑有特殊病理类型的患者,肾穿刺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肾小球的病理类型、病变程度及活动性,为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了解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肾脏病变的程度。 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和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必要时可用于评估肾脏的结构和病变,但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鉴别诊断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需要通过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血糖监测、血压监测及肾穿刺活检等手段进行鉴别。 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如奥尔波特综合征,多有家族史,可采用电镜检查、基因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别。 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等,需要结合患者病史、病程,以及实验室检查、肾穿刺活检等进行鉴别。 治疗方法 饮食治疗 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来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0.8克/千克~1.0克/千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0.6克/千克~0.8克/千克,且应以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等)为主。 低盐饮食: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5克,以减轻水肿和高血压状态。 限制磷的摄入量:避免食用含磷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 控制脂肪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 控制血压 高血压病是加速慢性肾小球肾炎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血压至关重要。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贝那普利、缬沙坦等。使用时应注意监测血肌酐和血钾水平,血肌酐超过265微摩尔/升时慎用。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可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 减少尿蛋白 ACEI和ARB不仅具有降压作用,还能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其降尿蛋白的作用与剂量相关,但应注意避免血压过低。 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 对于存在高凝状态或有明显血尿的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对于病情较重、尿蛋白较多、肾功能进展较快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但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避免肾损伤因素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消炎药等;积极控制感染;避免劳累、脱水、低血压等。 对症治疗 水肿: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减轻水肿,但应注意避免电解质紊乱。 贫血:当血红蛋白低于100克/升,可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治疗贫血。 钙磷代谢紊乱:补充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防治肾性骨病。 预防措施 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 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率及复发率。 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可损害肾脏功能,应尽量避免。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基础疾病,能有效预防对肾脏的损害。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等方面的信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并注重预防和延缓病情进展。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积极预防,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肾功能恶化,减少并发症。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