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院君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脑变性疾病,它以消除患者的记忆和认知能力为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会随着疾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早期症状可能较为隐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愈发明显。 记忆力下降 患者常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甚至可能忘记重要的约会或亲人的名字。 社交能力下降 他们可能逐渐失去与人交往的兴趣,变得孤僻。 行为与情绪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问题,甚至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沟通障碍 语言组织能力下降,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理解他人的话语。 东西摆放错乱 对日常物品的摆放,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房间变得杂乱无章。 无法胜任原本熟悉的事务 做饭、穿衣等基本生活技能受损。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复杂多样,研究结果表明,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包括以下方面: 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更高。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高脂饮食、吸烟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疾病因素 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其他因素 受教育程度低、性格内向、不愿与人接触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 及时准确的诊断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非常重要,临床医生通常会采取综合性的评估方法,包括全面的病史询问、认知功能测试、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这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确定诊断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预防策略 虽然阿尔茨海默病尚无法治愈,但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有望延缓其发病或减轻症状。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鱼类、坚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量。保持适度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大脑功能。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属和朋友保持密切联系,避免孤独和抑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降低患病风险。 预防及控制增加风险的疾病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遵医嘱服药,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 脑力活动 多读书、看报、学习新知识,保持大脑的活跃状态。参与智力游戏、拼图、解谜等活动,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应尽早戒烟限酒。 定期体检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定期进行神经心理测试和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迹象。 管理策略 对于已经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采取综合管理策略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能够完全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但一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 非药物治疗 通过记忆训练、思维训练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合理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鼓励患者进行适度运动。通过心理咨询、情绪支持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患者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绘画、音乐等活动刺激大脑神经元的活动,延缓病情的进展。 照顾者支持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要长期的照顾和护理,照顾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家庭与社区支持 家庭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最重要的支持来源。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耐心,理解他们的困扰和痛苦。同时,家属之间应保持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社区可以组织一些针对患者的活动,如健康讲座、康复训练等,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此外,社区还可以为照顾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如提供照顾者培训课程、建立照顾者互助小组等。 翻找行为管理 移除潜在危险物品,将家中的锐利物品、易燃物品、有毒物品等潜在危险物品移至患者无法触及的地方,或放入带锁的柜子中。定期检查并清理冰箱和橱柜中的过期或变质食物,以防患者误食。 简化家居布局,减少杂物和家具的摆放,以降低患者的认知负担。使用清晰的标签和指示牌来标记物品的位置,帮助患者更容易找到所需要物品。 为患者设置一个专门的翻找区域或抽屉,里面放置一些安全的、患者感兴趣的物品,以满足他们的翻找需求。定期更换或更新这些物品,以保持患者的兴趣。 鼓励患者参与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做手工、阅读等,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少翻找行为。根据患者的兴趣和能力,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或游戏,让他们感到自己仍然有价值和被需要。 沟通与支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当患者表现出翻找行为时,尽量保持冷静和耐心,避免使用责备或惩罚的方式。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刺激,尽量减少患者接触刺激性强的环境和信息,避免过度刺激导致情绪波动和行为反应。 保持耐心与尊重,面对患者的行为变化时,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尊重,理解这是疾病造成的,而不是患者的故意或无理。 关注自身健康,作为照护者,也需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及时寻求支持和帮助,以应对照护过程中的压力和挑战。 (作者供职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