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晶晶
胃肠道疾病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类疾病,与每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胃肠道肿瘤更是危害人类健康。那么,如何做好胃肠道健康监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胃肠道包括胃、小肠和大肠。胃肠道疾病大体分为良性和恶性疾病两种类型,良性疾病也可以逐步演变为恶性疾病,且胃肠道肿瘤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常在消化内镜检查中被发现,而有症状的患者就诊时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远不如早期治疗好。要想规避胃肠道肿瘤的发生,首先要知道胃肠道肿瘤的诱发因素。俗话说:“病从口入”,但引起胃肠道肿瘤的主要病因并不仅仅是饮食问题,总体概括起来包含以下几个因素: 环境因素:贫困山区胃部的恶性肿瘤较为多见,沿海发达地区肠道的恶性肿瘤较为高发。 饮食及生活习惯:暴饮暴食或单一饮食,长期食用霉变食物,喜好烟熏、腌制食品,长期吸烟、饮酒及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不均衡饮食等。 菌群失调:幽门螺杆菌感染,肠道菌群失调。 遗传因素:越来越多的胃肠肿瘤患者有家族聚集倾向,直系亲属尤为明显。 那么,如何早期识别罹患胃肠道肿瘤的信号显得格外重要。胃肠道肿瘤早期常无典型临床症状,高危人群体检常能较早发现肿瘤。胃癌常见高危因素主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溃疡、长期酗酒、胃癌家族史等。肠癌常见高危因素主要有:长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炎症性肠病、肠道息肉或腺瘤、肠癌家族史。胃部肿瘤患者早期常出现上腹部饱胀、隐痛、泛酸、嗳气,病情进展后可能出现腹痛加重、进食哽噎、呕吐、黑便、体重进行性下降等症状。肠道肿瘤患者早期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以及排便性状改变为主,大便次数多,大便不成型,大便变细,或有黏液等,进展期可出现肠梗阻、便血等。 诊断方法:大便常规检查+潜血试验、肿瘤标记物筛查、胃肠镜检查、CT检查等。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常规胃肠镜体检,不明原因消瘦伴消化道症状及有胃肠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应及时进行内镜检查。 胃肠道息肉、腺瘤均属于癌前病变,尽早进行内镜下切除,每年复查胃肠镜。 良性溃疡及炎症性肠病需要正规系统治疗,定期复查胃肠镜。 早期、中期胃肠道肿瘤及重度炎症性肠病可选择手术治疗,微创腔镜技术为首选方案;晚期肿瘤则考虑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及中药治疗等。 胃肠道肿瘤重在预防,养成良好饮食及生活习惯,定期内镜体检是规避胃肠道肿瘤的有效手段。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二病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