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痛经的中西医预防及调理 |
|
□田春玲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患者发病时会出现面部发白、恶心呕吐、下腹坠胀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会引发妇科疾病,严重者可能引起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若不积极治疗,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不孕,从而影响正常生活。 中医、西医对痛经的认识 中医认为痛经属于“月经痛”的范畴,引发痛经的病因病理可分为一虚一实两种类型。在正常状况下,月经前痛属于寒凝气滞;月经期间痛属于气滞血瘀;月经后痛属于气血虚损。 不通则痛:部分女性会在经期进食一些寒凉食物、冰镇饮料等,极易使寒湿之邪乘机入侵人体,引发痛经。 不荣则痛:多因脾胃功能不佳,摄入的食物不能正常吸收消化,或长期过度减肥,引发营养不良,日久就会引发气血虚损。 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经是指盆腔不伴有器质性病变,在月经来潮时女性会感到疼痛,以第1天疼痛感最为强烈,连续疼痛2天~3天后逐渐消失。继发性痛经是指盆腔器质性病变引发的疼痛,其诱因多与精神神经性、内分泌因素及子宫因素引发的子宫过度收缩、子宫缺血、缺氧有关。 痛经的调理 痛经患者要注意经期保暖,避免受寒,月经前及月经期间尽量不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有营养的健康食物,且女性要避免淋雨受风,经期内不要用手触碰凉水,更不能洗冷水澡。女性在月经期间宫颈口微张,洗热水澡时要注意防护,内裤等贴身物品要保持整洁;在办公室工作者,要适当运动,可以散步、慢跑,以便辅助气血流通。夏天患者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停留在空调房内,可以应用温水袋、热毛巾、盐水袋等对小腹进行热敷,达到温通静脉、调节气血、缓解疼痛的目的。通过调节精神状态来减轻疼痛也是一种方法。 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没有根治痛经的办法,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临床常使用镇痛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前列腺素分泌,起到镇痛的作用。具体措施可分为: 一般治疗:结合患者实际状况,缓解其心理压力,消除恐惧心理,降低可能引起痛经的风险;月经期间禁止剧烈运动,禁止食用过凉及刺激性食物。 解痉止痛药物治疗:若患者疼痛较轻,则可选择适量的消炎痛、延胡索片、阿托品等;若患者疼痛较重,则可考虑使用可待因、杜冷丁等,但该类药物副作用较多,极易损伤患者胃肠道、肝脏及中枢神经系统。 对抗前列腺素药物治疗:布洛芬缓释片是激素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避免过强的子宫收缩和痉挛,有效缓解痛经,但该药物要求周期性使用,服用时间较长,且服药后会引发一系列反应,可以会危害患者机体。此外,患者在月经期间应尽可能不进行多余的检查及手术,避免出现细菌感染。若患者为继发性痛经,则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导致痛经的因素。 中医治疗:若为气滞血瘀型,则应用当归9克,赤芍9克,桃仁9克,酸橙9克,元胡9克,五灵脂9克,牡丹皮9克,乌药9克,红蓝花6克,川芎6克,甘草6克。每天1剂,用水煎煮后服用。 若为寒凝血瘀型,则应用元胡15克,茯苓12克,当归9克,苍术9克,川芎9克,蒲黄9克,五灵脂9克,赤芍9克,茴香6克,干姜6克,没药6克,甘草6克,肉桂3克。每天1剂,用水煎煮后服用。 若为气血虚弱型,则使用党参15克,黄芪15克,乌药12克,白芍12克,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延胡索12克,川芎6克,香附6克。每天1剂,用水煎煮后服用。 若为脾肾阳虚型,则应用芍药15克,党参15克,当归、狗脊各12克,桑寄生12克,续断12克,阿胶12克,桂枝6克,吴茱萸6克,川芎6克,干姜6克,甘草6克。每天1剂,用水煎煮后服用。患者还可应用延胡索止痛片、十全大补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