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平凡岗位诠释医者情怀——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行医路上 我心如初
感受文化西洲 坚信抗疫必胜
九月的田野
书画作品
1
11 1 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行医路上 我心如初
 

行医路上 我心如初
□张会峰

 

   我的家族三代行医,祖父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跟民间中医大夫学的中医。那时候的中国经济水平很差,缺医少药。听母亲说,祖父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好,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很受人尊敬。
    在一个寒冬腊月的夜晚,熟睡中的祖父被人叫醒,去十里外的一个村庄看病,他带着一些常用药,踏着积雪,冒着寒风出诊了。
    祖父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回来,回到家,他便出现了发热头痛的症状。第三天,在床上养病的祖父突然停止了呼吸,无论当时得的是什么病,恐怕都与深夜出诊有关。因为祖父去世,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父亲便终止了初中学业,自学中医,在村里做医生。
    后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在全国选拔中医人才,父亲通过考试,被安排到县里的卫生学校工作,一边教学一边给人看病。父亲退休后也一直没有闲着,直到76岁,在我们的劝说下,才停止接诊。
    我的母亲也是“赤脚医生”。小时候,熟睡中的我经常被狗叫声、敲门声及喊叫声惊醒,村民临产、外伤等紧急情况,都是我母亲去处理的。到了收麦的季节,母亲背着急救包,去麦田为割麦受伤的村民处理创面,我常常跟着她。耳濡目染,我也热爱上了医学,高考填报志愿时就选择了医学专业。
    在2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体会到了医生的辛苦,也体会到了成就与尊重。大学毕业后,我又到卫生院、县(市)医院、省级医院、国家级医院及国外知名医院学习、进修。近10年,我主要研究糖尿病足的诊治,刻苦钻研业务,赢得了患者的好评及支持。
    记得有一位55岁的农村女性患者,她骑三轮车的时候碰住了小腿,胫前皮肤溃烂,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溃疡面越来越大。她转诊来到我的科室,入院后,陪护她的是老公和儿子,老公56岁,儿子32岁,都很老实、淳朴。患者和家属都很信任我,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入院后的常规治疗,效果不好,创面情况越来越差,经过多科会诊,决定转到外科进行皮瓣移植术。一周后,皮瓣移植宣告失败,老创面未修复好又添加了新创面。患者的老公和儿子来找我,让我看手机中拍的皮瓣移植失败的照片,我心里很难受,就不由自主地紧皱眉头,轻轻叹了一口气。这时,父子俩突然下跪,痛哭流涕,用手抓住我的胳膊说:“张主任,您救救她吧!”我赶紧扶起他们,并表示一定会好好想办法。
    当晚,我做了一个噩梦,梦到我的一条腿也胫前皮肤溃烂,怎么也治不好。于是,梦醒后我一直思索如何治愈患者。第2天,我把她的资料整理后,制作成中英文PPT(演示文稿软件),发给国内外相关的专家,然而也未得到满意的回馈。后来,我天天去外科亲自给她换药,最后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才控制住患者的病情。
    一个月后该复诊了,患者的儿子发图片给我,我感觉创面四周还有轻度坏死的情况,说好的来复诊却没了消息,我就联系了她的儿子。她的儿子说,他们在外省的一家小医院用膏药治疗,创面好多了,并让我看了照片。骨水泥去掉后,创面没有多少新鲜肉芽,通过几天膏药治疗,照片上创面肉芽长得很好,确实好多了。
    我担心他们被小医院欺骗,图片不真实,我自己坐火车去了省外这家小医院。通过观察和随访其他患者,发现这个膏药疗效确实非常好。3个月后,这个患者的创面完全愈合。这让我认识到中医药学是巨大的宝藏,从而走上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道路,解决了很多疑难创面的愈合问题。
    这是我行医20多年来患者家属向我下跪的其中一次,也是我最难忘的一次。患者和家属始终相信我会拼尽全力,我也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真正做到了,医患合作,高度信任。
    我的大学毕业纪念册上,校长的寄语永记心中:“汽笛已响,有彷徨更怀希望,您离开港湾要去远航,不畏狂风和暗礁,校准罗盘,乘风破浪,德高业精是您的航向,绝不背离救死扶伤,母校为您保驾护航。希望各位同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美好的白衣天使!”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