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从援物比类谈中医的思维模式
外治糖尿病足 注重整体 突出局部
浅析痰湿的三焦辨治规律
跟师学习 让我坚定了从医的信心
1
11 1 2022年8月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外治糖尿病足 注重整体 突出局部
 

外治糖尿病足 注重整体 突出局部
□张 榜

   糖尿病所引起的趾端坏疽,单纯的局部处理只是治标而不治本。对此,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崔公让认为,应该注重整体,突出局部,才能做到标本兼治,从而取得较好疗效。笔者长期跟随崔老师侍诊、学习,现将其诊治糖尿病所引起的趾端坏疽的辨治思路进行整理,具体内容如下。
注重整体 突出局部
    结合多年临证经验,他提出总的治疗原则包括:全身治疗——控制血糖是根本,改善循环是关键,营养神经是基础,防止感染极为重要。局部治疗——控制感染、促湿转干、分离坏死、促使愈合。
    血糖的控制对病情的稳定与恢复至关重要,因此应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辅以营养神经药物的应用;改善末梢动脉的供血状态是溃疡愈合的前提所在,所以改善循环药物的应用,以及适时进行介入手术或血管重建术的治疗,对于病情的控制和改善甚为关键;如果伴有严重的全身感染,应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在整体治疗的基础上,观察并了解局部疮面感染情况,可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坏疽合并感染,伴有脓性分泌物者称为湿性坏疽。湿性坏疽发病迅速,若不及时控制,会引起趾端甚至肢体坏死。因此,若为湿性坏疽,应及时采用敏感抗生素配合中药全面抗感染,局部坏死组织应用高锰酸钾或抗生素溶液湿敷。当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时,可用硝酸银溶液进行溶脱。对于较轻的趾端坏疽,通过治疗使坏死组织自然脱落是最理想的结果。
辨证论治 突出外治
    崔老师在治疗上强调辨证施治,注重外部清洁及用药。崔老师认为,此病早期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坏疽发生的病机则为阴愈虚,燥愈热,耗气损阳,终致阴寒血瘀;脉络堵塞,脾阳不健,日久湿热内蕴,而致湿热血瘀。在临床上,时常将其分为两型。1.阴寒血瘀型(缺血型)。患肢畏寒怕冷,皮温偏低,肢端苍白、潮红及发绀,麻木疼痛,遇寒疼痛剧烈,跛行明显。溃疡面胀,水量少,肉芽色淡,生长缓慢。舌质淡或暗、可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湿或迟缓。治宜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内服药用自拟通脉活血汤加减;外用药可选用自制药抗绿生肌散和仲景药霜。2.湿热血瘀型(感染型)。患足局部水肿,灼热疼痛,皮色潮红或紫红,皮肤温度高,溃疡面渗出物秽臭、量多,病变迅速,严重时可见全足及小腿皮肤发黑、发暗。舌质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治宜清热祛湿,活血化瘀。内服药用四妙勇安汤加减;外用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液、生理盐水冲洗溃疡面后,可用九一丹外涂。
    崔老师认为,缺血和感染是糖尿病引起坏疽的两个方面,若在整体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针对主要病因,采用合适的外治措施,则可以及时缓解疼痛,减少感染,有效防止坏死面积扩大。外部用药和处理,不仅可以使药效直达病所,还可以掌握溃疡发展的主动权。崔老师强调,治病如同打仗,掌握主动,便可夺得先机,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循序渐进 把握时机
    在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上,崔老师强调要循序渐进,把握时机,切勿操之过急;也不应盲目过度用药;亦不可见好就收,突然停药。
    崔老师指出,肢体缺血严重,出现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时,不应仅因看到坏疽面积大,就放弃做挽救肢体的努力,要根据肢体所表现的症状来确定。如果可见到新生长的毛发或趾甲,可见到浅表静脉的充盈和新鲜的肉芽颗粒,则应在全身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做积极的保肢治疗。在用药时,要把握时机,有的放矢。当肢体缺血严重时,不能给予扩张血管药物,否则会因为“窃血”现象而导致严重缺血,当侧支循环建立稍为丰富时,可适当给予扩张血管药物;凡伴有全身或肢体感染时,当以抗感染为先;溃疡面渗出液较多,感染严重时,用敏感抗生素交替湿敷;溃疡面渗出量少,控制感染后,有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时,用抗绿生肌散等药外用。崔老师提出,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症状改善后的巩固治疗必不可少。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