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患者有保瓣可能 □田振宇 文/图
胡女士来自漯河市,突发胸痛8小时后,直接由救护车转诊至河南省胸科医院,入院后被诊断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术前,我对患者进行查体,发现患者体征异常:长得高,四肢、手指和脚趾细长,形似蜘蛛脚样,轻度近视。术前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提示:患者的主动脉根部扩张。这些证据均提示,胡女士罹患主动脉夹层的根源是马方综合征。 马方综合征属于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累及心血管、眼部和骨骼。很多有名的人物曾被推断或确诊有马方综合征,比如钢琴家帕格尼尼、美国女排主攻手海曼。 95%的马方综合征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常见主动脉瘤或夹层破裂。其中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发病急骤、比较凶险的疾病,死亡率高达50%,急性期每过1小时死亡率增加1%;如果不经过有效治疗,3个月内死亡率达90%(主动脉夹层破裂)。 胡女士的病情复杂,给心外科团队带来了挑战:其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瓣,导致重度反流;主动脉窦部显著扩张5厘米,并累及右侧冠状动脉开口。如果采取传统治疗方案,需要对患者实施Bentall术(复合带瓣管道术)+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有时甚至需要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但是,患者仅42岁,如果进行机械瓣置换,需要长期服用华法林,这会导致生活质量较差,还要面临抗凝不足或抗凝过度的问题。 我决定采用难度极高的David术——保留患者自身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因步骤复杂,需要精密设计和缝合,David术被称为心外科“皇冠上的明珠”。考虑到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随时可能破裂,甚至导致患者猝死,医院多部门合作,不到1小时,即完成急诊ICU(重症监护室)到手术室的转运和术前准备。手术历时近6小时,成功。 术后第2天,患者被拔除气管插管;适当进行呼吸锻炼后,第3天被转入普通病房;第8天,患者出院。 对主动脉瓣膜疾病患者,尽可能应用难度较高的David术,通过保留患者自己的主动脉瓣,避免发生人工瓣膜相关并发症,在保证中远期疗效的情况下,能使患者术后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