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河南老龄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六版:基层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八版:健康促进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又到玉米飘香时
“五个郑医” 让医院有温度
健走悟人生
书画作品
1
11 1 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又到玉米飘香时
 

又到玉米飘香时
□李河新

 

   七月的乡村,是那样深邃、空阔,一场雨过,豆角、茄子、辣椒沉沉稳稳地汲取着甜滋滋的养分。房前院后,不知从哪儿飞来的鸟雀,傍晚和清晨都要吵上一阵子,把暮色吵落,又把黎明吵醒。
    玉米地里流浪着洁白的云朵,成群的喜鹊飞来飞去,从田野飞到电线上,从小路飞到树枝上,把心里的喜怒哀乐唱出来。今年风调雨顺,玉米秆高且粗壮,头上长着白樱穗子,腰间打一两个结,吐露棕色或白色的胡须,一株能接两三个玉米,像怀孕的女人。
    “老李,吃玉米去地里掰吧!要不,过几天就老了。”青纱帐里,徐叔戴着帽子,脸上戴着围巾,露出一对乌黑的眼睛,裸露的胳膊晒得通红。
    留守妇女和上了年纪的老人,负责往麻包里装玉米,力气大的男人,负责扛着玉米堆放在三轮车上。村小学东边的庄稼地里,近看有人走动,谷穗摇摆着,原来是发哥和他的亲家在一起收玉米呢!亲家虽然是城里人,但是舍得下力气,脾气也好,弓着腰把玉米一袋一袋从地里往外背。玉米倒进三轮车里,发出“扑通,扑通”的声响。“突突突”一辆辆满载玉米的三轮车摇摇摆摆奔跑在阡陌上,颠簸着开进了村庄。
    “大娘,收玉米呢!”“是呀,玉米丰收了,这几天晒一下,磨成玉米糁,给城里的儿子捎点。”徐大娘满脸欢喜地说。
    我不由地停下脚步,一边和徐大娘闲聊,一边帮徐大娘收玉米。因为来得急,没有穿长衣长裤,玉米叶子划着我的胳膊,不一会儿就起了几个“红布条子”,红红的,一道一道的,还有藏在玉米地里的蚊子,在我的腿上咬了好几个红包,特别生疼。
    玉米装上车,顺着长满青草的田埂,我试着推独轮车,歪歪扭扭。蒋大妈笑着说:“你不行吧!”我不服气地说:“可以。”一车金黄,一车喜悦,悠悠荡荡,摇摇晃晃,不到半小时,我竟然把玉米送到了徐大娘家里。
    村里的街道上,黄一块,绿一块的,黄的是快要消失季节深处的黄瓜、豆角,绿的是生机勃勃的丝瓜、木瓜树,村民很聪明,把一根红绳系在枣树枝上,丝瓜顺着红绳爬上高高的树枝,开着鹅黄色的花。毛叔家院里种着格桑花、牵牛花,清新雅致,不卑不亢,不媚不俗,不喧不闹,以欢喜心过生活,以清净心度岁月。
    记得徐叔说过,庄稼也有轮回,轮换着丰收,去年村里小麦好,今年玉米好。从村东到村西,金黄的玉米棒子,颗颗粒粒像金黄的珍珠,排得整整齐齐,煞是诱人。连白大娘都埋怨道:“那么一大堆玉米在院子里,要一个个的剥皮,真是让人欢喜让人愁。”
    微风里,煮玉米的清香,蒸红薯的甘醇,白面馍的浓郁,都从烟囱里的炊烟偷偷流窜了出来,把主妇的秘密过早地暴露了。这些晚饭的香味和各种草木瓜果的香味搅和在一起,弥漫了整个村庄,那些馋嘴的麻雀闻香知味,聚集在村头的桐树上干着急,就连那些空中的浮云也被熏得晕晕乎乎的,一会儿朝东,一会儿朝西,没了方向。
    “汪汪汪”,不知是谁家的狗,打破了宁静的夜晚,只听见圆月清风中有人在对话:“爹,夜深了,等明天再干吧!”躺在凉席上的孩子揉着惺忪的双眼劝父亲早点休息。
    “儿呀!爹不累,再干一小会儿,等过段时间,大学录取通知书发下来了,还得搭车去省城读书哩。”父亲看着刚高考结束的儿子满足地笑着。
    村民的对话和着夜风,飘在乡村的月夜下,轻轻地越飘越远。
    (作者为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驻鲁山县辛集乡白村第一书记)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