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辨治高血压病 重在补虚 法在化瘀
浅析“小儿腹泻胃强脾弱证”诊疗规律
“三伏贴”也需要辨证论治
中医学对肿瘤发病原因的认识及探讨
1
11 1 2022年7月1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三伏贴”也需要辨证论治
 

“三伏贴”也需要辨证论治
□孙 立

   又到三伏天,冬病夏治“三伏贴”中医养生潮流再次兴起,但同时也能听到诸如“三伏贴疗效不如宣传得好”等声音,不由得让人深思起来。事实上,“三伏贴”疗法疗效确切,但需要辨证论治。因“三伏贴”疗法具有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治疗后的注意事项,需要医生和患者密切配合、严格遵守,方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冬病夏治来源于《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理论,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减轻或消失。
    “三伏贴”的说法最早见于清代名医张璐撰写的《张氏医通·诸气门下喘》中。该书中有“于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等中药贴于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治疗冷哮”的文字记载。“冷哮”即哮喘遇冷即发作,该病可见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而冬季正是其高发季节。在该书中,张璐提出“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的观点。由此可见,“三伏贴”疗法治疗肺病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随后,经过历代医家持续拓展治疗范围与病种,至今“三伏贴”治疗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三伏贴”是中医的穴位贴敷疗法之一,为什么要放到三伏天呢?这就涉及“冬病夏治”理论。中医认为,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得益于天之阳气,也就是太阳普照万物的能量。天之阳气的变化,才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而在四季的更替过程中,自然界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气机变化,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与其相顺应。故春生夏长,正是人体阳气生长旺盛的季节,而秋冬则阳气潜藏的季节,也就是秋冬人体阳气相对减弱。所以,人在春天应顺应“养生之道”,在夏天顺应“养长之道”,这样才能适应秋冬的收藏之机,否则阳气不足,秋冬阳气潜藏,更易发生阳气不足而致病。为此,“三伏贴”选在特殊的伏天日子,是因为伏天的第一天为庚日,对应肺金,所以“三伏贴”主要针对的是冬季肺病的预防和调护。由于慢性咳喘等属于虚寒性疾病,患者的体内存在寒邪、痰湿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所以,在三伏天治疗,可祛除内体的寒邪、痰湿,可减轻疾病症状。
    当然,冬病夏治是“三伏天”内服中药或进行中医外治疗法的总称。“三伏贴”是“冬病夏治”中很重要的一种外治疗法,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且操作简便、治疗过程相对舒适,并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三伏贴”虽好,但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其有严格的适应证。早在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中强调,“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严禁不合理扩大应用范围及应用人群。所以,过敏性鼻炎、咽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宫寒性痛经等虚寒性疾病,以及颈腰肩膝关节虚寒疼痛性疾病等都适合“三伏贴”治疗。“三伏贴”也有禁忌证,孕妇、严重皮肤病、瘢痕体质者、糖尿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传染性疾病、发热及血液病患者均不适合贴敷。从中医角度分析,阴虚体质人群也不适合“三伏贴”治疗。
    中医根据“三伏贴”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挑选“三伏贴”的治疗人群,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切不可把“三伏贴”当成万能的疗法。“三伏贴”是将贴敷药物作用于人体体表一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疏通经脉。因此,贴敷穴位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三伏贴”选择阳经的穴位较多,比如督脉和膀胱经的穴位,也可配合一些保健穴位。当然,具体的穴位选择,由患者的具体症状、特点,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来定。这就需要中医熟练掌握中医药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经络腧穴知识。“三伏贴”追求的是一种远期疗效,针对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即属于中医虚寒性疾病,在夏天利用自然界阳气旺盛的时候,采用“三伏贴”的外治方法,较容易将体内的阴寒邪气祛除,从而使患者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消除。此方法是中医“天人相应”和“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
    选择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和训练有素的中医师,是取得良好“三伏贴”疗效的前提,如果辨证准确,将适应证和操作方法都按规矩、规范来,均可取得预期效果。
 (作者供职于濮阳市中医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