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河南医政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辨治高血压病 重在补虚 法在化瘀
浅析“小儿腹泻胃强脾弱证”诊疗规律
“三伏贴”也需要辨证论治
中医学对肿瘤发病原因的认识及探讨
1
11 1 2022年7月1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辨治高血压病 重在补虚 法在化瘀
 

辨治高血压病 重在补虚 法在化瘀
□尹国有

   在临床上,高血压病的发生以阴阳失调、脏腑虚损、阴虚阳亢为基本病理特征,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其中肝肾不足在该病的发病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
恰当运用补肾与补虚法
    依据《黄帝内经·灵枢·海论》中提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之观点,说明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髓充于骨而汇于脑,脑为髓之海。若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年老肾亏,都可使肾精不足,脑失所养而出现眩晕。同时,由于肝肾同源,肾精不足者时常影响肝阴,肝阳上亢者时常伤及肾精。许多高血压病出现肾精不足、气血不足现象的眩晕,多与肾精亏虚有关,所以补肾益精也是治疗高血压病眩晕的常用方法。当然,在运用补肾之法时,应是灵活的,常要与他法配合应用,比如肝肾阴虚者可滋补肝肾等。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曾提出“无虚不作眩”之观点。高血压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其眩晕的出现属于虚者居多,补虚是治疗高血压病、缓解眩晕症状的重要方法。由于阴阳气血之虚的形式不同,所以补虚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以滋阴为主者,有以补血为主者等,但就临床实际来看,补虚主要从先天之本肾、后天之本脾入手。肝与脾紧密相连,调肝与理脾是治疗高血压病眩晕的重要手段。就补肾与补虚来讲,肾脏少实证,治肾多补虚,补虚虽然方法不同,但是益肾是根本。在治疗高血压病眩晕时,应正确处理补肾与补虚的关系,治疗以补肾为主的原则,不忘虚有气血阴阳之异,有脏腑侧重点不同,补虚的重点也应有所区别。
适时应用化瘀利水法
    有一些高血压病患者病情顽固,从平调肝肾阴阳、调理肝脾气机和风火痰虚几个方面入手,按照常规疗法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此时要考虑脾虚湿阻血瘀,有水液代谢障碍、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存在,在治疗主要症状的同时,注意适时应用健脾祛湿利水、活血化瘀之品,也可取得降压效果。
    在高血压病的病变过程中,机体代谢失常,血液循环障碍可能隐性地存在于各种证候之中。比如在高血压病早期,肝之疏泄失常,脾之健运失职,皆可导致水液代谢及血液循环障碍;阴阳失衡阶段,肝阳化生之风、火、痰,皆可凝滞津血;气血内亏,血失正常运行,津液不能正常输布,亦可致水津代谢出现运行障碍。从深层的病理改变来看,瘀血与水湿相混,凝滞于组织间隙,外周阻力加大,使血压持续升高,用常法治疗很难奏效。在辨证治疗主要症状的基础上,配合应用具有活血、化瘀、利水作用的药物,可消除体内水湿凝瘀,促进机体代谢,使血压下降,尤其在高血压病早期,虽然瘀血现象不明显,但微观检查多有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皆可表明有血液循环障碍、水液代谢不利的情况存在,此时应用化瘀利水之法是有效的,常用药物如益母草、泽兰、川牛膝等。高血压病中后期,终端器官损害,肢体麻木、舌有瘀点瘀斑等瘀血现象,此时应用化瘀通络之药也可奏效,常用药物有地龙、三七、鸡血藤等,活血通络不仅能扩张血管、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以降压,还能改善微循环,减轻对终端器官的损害。
 (作者供职于遂平县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