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紧急抢救 老人转危为安
本报讯 (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艾金宝 宫泽慧)近日,记者在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见到了70岁的张女士,她正躺在病床上与病友唠嗑。回想起不久前惊心动魄的一幕,她仍心有余悸。 一天凌晨5时许,从睡梦中醒来的张女士起床倒水喝,突发晕厥,摔倒在地,并伴有大汗淋漓等症状。张女士的女儿陈曦(化名)回忆说,当时听到“扑通”一声后,母亲的屋里便没有了动静。陈曦赶紧起床,跑到母亲屋里,发现母亲已不省人事。由于母亲有30余年的高血压病史和10年的糖尿病史,陈曦为其测量血压、血糖后,便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到电话后立即出车,一路飞驰,护送张女士到该院急诊科抢救室。此时,她的心率为39次/分,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随时可能出现休克、呼吸和心脏骤停等情况。“一般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我们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进行急诊介入手术,及时开通患者闭塞的血管,让心脏重新获得血液供应。”该院心内二科副主任医师孟宪磊说,张女士入院后,生命体征不稳定,如果直接进行急诊手术,极有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因此,他们决定先将张女士转入心脏重症监护室,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就在张女士进入心脏重症监护室几分钟后,令人揪心的事情发生了。“嘟、嘟、嘟……”心电监护仪突然发出警报声。张女士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和心脏骤停,瞳孔散大,生命危在旦夕。 “患者发生室颤了!”医务人员立刻采取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注射抢救药物等一系列操作……室颤再次发生,医务人员再次进行心肺复苏。室颤发生,电除颤!胸外心脏按压不停!抢救药物持续应用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患者发病时间短,进行静脉溶栓的话尚有一线希望。”孟宪磊团队快速评估患者的情况,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为张女士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终于,在经过近10次电除颤后,张女士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下来。 “通常呼吸和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在4分钟~6分钟以内,如果张女士在医院以外的地方发病,生存下来的希望很渺茫。”提起当时的情景,孟宪磊为张女士感到庆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