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朱广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病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致病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致病因素较多,包括过度负荷、急性或累积性损伤、遗传因素、妊娠、发育异常等,这些因素导致了椎间盘退变,其病理表现为:椎间盘内Ⅰ型胶原增加而Ⅱ型胶原减少,髓核中出现Ⅰ型胶原,同时椎间盘中蛋白多糖含量下降,弹性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弹性纤维密度降低,出现裂隙和不规则空洞等。 腰椎间盘突出产生腰腿痛的可能机制为:髓核突入椎管后,对神经根产生急性机械性压迫,突出的髓核作为生化和免疫学刺激物,引起周围组织及神经根的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方法较多,根据其突出程度及影像学特征,结合治疗方法可分为: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Schmorl结节(一般指许莫氏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以下几点: 腰痛:主要发生在下腰背部或腰骶部,一般呈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多呈放射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多见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马尾综合征:表现为急性尿潴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骶管内腰骶神经丛受刺激所致。 肢体麻木感: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受压迫所致。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体征包括腰椎代偿性侧凸,腰部活动受限,棘突压痛和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下肢感觉、肌力或反射异常等。 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目标是解除突出压迫、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恢复工作、提高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非手术治疗 其目的是使椎间盘突出的部分和受到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得以消退,减轻并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适用于初次发病、病程较短的患者;休息后症状可以自行缓解者;由于全身疾病或有局部皮肤疾病,不能实行手术者;不同意手术者。 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卧床休息:一般严格卧床3周,3周后戴腰围逐步下地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 2.牵引疗法:骨盆牵引最常用,目的是解除腰椎小关节的负载和肌肉痉挛。 3.手法治疗:包括推拿等,可调整脊柱顺应性,松解痉挛,改变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位置,减轻或解除压迫。 4.物理治疗:包括超短波、微波、低频脉冲电疗、中频及高频电疗等,其作用可改善深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炎症代谢产物消除。 5.神经阻滞:分为神经根管注射法和骶管内注射法,可抑制炎症反应及神经末梢的兴奋性。 6.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营养神经药物及中药等,可减轻炎性反应程度,促进变性神经纤维的恢复,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手术治疗 适用于腰腿痛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半年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综合征,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应按急诊进行手术;有明显的神经受累表现者。 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传统开放手术:包括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等。 2.显微外科腰椎间盘摘除术:利用显微镜辅助手术,进行椎间盘摘除。 3.微创椎间盘摘除手术:包括经皮髓核切吸术、微创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及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等。 4.人工假体置换术:包括人工髓核置换术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其手术适应证尚存在争议。 5.其他术式:包括化学髓核溶解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椎间盘内电热疗法及臭氧髓核氧化术等。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