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1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2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3版 天使之声
PDF版查看  第4版 特别报道
 
第1版:要闻
 下一版  
河南省全速推进健教工作见实效
脊柱微创工程研究中心揭牌
河南加强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管理
濮阳医保服务更便民
河南多地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 高温“炙烤”下 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在洛阳市宜阳县樊村镇柴胡种植基地,农民在为种植的柴胡除草
1
11 1 2022年6月2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河南多地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 高温“炙烤”下 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河南多地最高气温突破40摄氏度
高温“炙烤”下 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本报记者 郭娅妮

6月24日,河南多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郑州局部最高气温达41摄氏度。自6月16日以来,全国高温排行榜被河南“霸屏”,本轮高温天气“超长待机”,河南多地还未入伏就提前进入“蒸烤模式”。
持续的高温天气,让中暑、心脑血管疾病、心理疾病等健康问题不断显现。连日来,记者走访省会多家医院,为您寻找高温天里的“健康生活指南”。
    户外中暑后,有效紧急处置能保命
“喂,是120吗?这里有位环卫工人在路边晕倒,像是中暑了,你们快来……”6月22日18时左右,这位环卫工人在高温下户外作业3小时后晕倒在地,被送往医院救治。
据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主任张培荣回忆,接诊时,这位患者体温高达40摄氏度,心跳、呼吸很快,同时伴有昏迷、抽搐等症状。
接诊医生问诊时了解到,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结合其送医时的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热射病。随即,患者被送至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接受进一步诊治,至今仍处于昏迷状态。
据张培荣介绍,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2摄氏度)环境中或烈日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常易发生中暑。有时气温虽然未达到高温,但是由于湿度较高或通风不良,亦可导致中暑的发生。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或不透风的衣裤者,以及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患者更易发生中暑。
身边有人中暑,如何正确施救?张培荣说:“首先要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且阴凉的地方,脱去其衣物,同时进行肌肉按摩,促进散热;然后用冷水擦拭其面部和全身,同时可使用电风扇或者空调,以加速散热,但应注意避免电风扇或者空调直吹。若患者清醒,应少量多次为其补充水分,注意适当补充淡盐水或含有钾、钠、镁、钙的运动功能性饮料。重症中暑患者,若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必须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张培荣特别提醒高温天气下的户外工作者:要尽量调整工作时间,避免正午时分暴露在阳光下;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最好穿棉、麻、丝类轻薄、宽松、浅色的衣物,少穿深色、紧身、不透气的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千万别等口渴了才喝水,应根据气温的高低、失水的多少,每天喝1.5升~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矿泉水等;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孕产妇、有慢性病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在高温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三高”老年群体,警惕心脑血管意外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高发期,一直持续到9月。气温到达35摄氏度后,每升高1摄氏度,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结合本轮持续性高温天气中的接诊情况,张培荣说:“目前,我们所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并没有明显增多。入伏后,随着空气湿度加大,闷热的环境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会加大,尤其是患有‘三高’的老年群体更要警惕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由于高温环境下出汗多,人体会流失较多的水分,血液容易变得黏稠,易形成血栓,尤其是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有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人群增加了血栓性疾病的风险;燥热的天气,容易使人情绪不稳定,诱发心律失常,还容易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等;此外,入夏后昼长夜短,闷热环境下人的睡眠质量会大打折扣,缺乏休息的心脑血管患者更容易发病。
张培荣认为,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需要多补充水分,饮食要低盐低脂,限酒戒烟,要保持情绪稳定,规律作息不熬夜,忌大喜、大悲、大怒。
“每天6时~10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期,喜欢晨练的老年人应避开这段时间。一旦家中老年人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头晕、胸闷、胸痛、全身无力、神志障碍等症状,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送其到医院就诊。”张培荣提醒道。
(下转第二版)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