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内外 父女共写“答卷”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王义飞 李维娜 文/图

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在高考第一天,张连科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 张连科是嵩县中医院肿瘤五病区的一名医生。5月21日,接到赴某集中隔离点工作的通知后,张连科没有犹豫,赶紧收拾衣物后,即刻出发前往隔离点。 “心里觉得对不住的就是女儿!”张连科说。女儿今年18岁了,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张连科缺失了很多重要时刻。但孩子很懂事,知道爸爸工作繁忙,也很少给他提过什么要求。也许是高考前的压力比较大,女儿不久前跟他商量,希望高考的时候他能够陪着她,像同学的爸爸一样,他随口答应了。 当医院打来电话询问他有没有困难的时候,他脱口而出:“没有困难,保证完成任务。”他也知道隔离点严格实行闭环管理,这次去隔离点至少要待21天,这也意味着他端午节不能与家人团聚,答应女儿陪考的事也要食言了;但他更知道,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组织需要,就义不容辞。 在隔离点,他和其他3位同事共完成核酸采样1200余次,送饭4000余份(如图),负责房间、走廊及院内消毒100多次。在高峰期,一天要管理140名省外中高风险地区的返乡人员,还要提供健康咨询、诊断、送药、心理关怀等服务,其中的艰辛与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工作之余,他给孩子录了一段话:“孩子,高考在即,在这个重要时刻,很抱歉!爸爸不能陪着你。高考是你人生的一场战役,疫情防控也是战役,那就让我们各自努力,一起加油吧!相信自己,从容面对,愿你高考顺利!” 虽然不能陪伴女儿参加高考,但是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和女儿在不同的战场一起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