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新
“村民们请注意,市里的专家今天来村里了,大家有空来村部免费检测血糖、血压了。”天蒙蒙亮,平顶山市鲁山县辛集乡白村的广播里,驻村工作队员通过广播向村民传递着义诊消息。 上午9时许,村中的广场上,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细心地为群众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开展常见病、慢性病的咨询工作,指导群众合理用药。 “大夫,我血糖有点高,平时饮食要注意什么?”年近70岁的徐哥咨询着忙碌的专家。 “多食蔬菜,粗粮杂粮,少食甜食和油脂成分高的食物,多加运动,要定期监测血糖。”专家对老年人咨询的问题进行耐心仔细的解答。 “这是预防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拿回去有空看看。”专家还通过向村民们发放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宣传单、糖尿病宣传手册等,向村民普及医学常识和健康知识,让群众能够更加了解日常保健,慢性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走,一起去村卫生室看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新换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格外醒目,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付霞嫂子,市疾控中心的专家们来卫生室看看。”郭姐带着专家先后查看村民健康教育档案管理和传染病报告。专家叮嘱村医一定要规范管理好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引导村民科学就医。 送走了义诊专家,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一墙之隔的徐奶奶拎着一小袋花生急匆匆赶来:“这是刚炒的花生,吃吧,天天看你们忙忙碌碌。”我推辞着,大娘面露难处,“孩子,这是大娘的一点心意,快拿着……” 乡村的大树也好像听到了我们急促的呼吸声,使劲晃动着枝叶。我在想,是叶舍不得大树,还是大树喜欢大地,最终所有的花儿为风而落。只有树尽情地舞动着自己的身躯,将积压在心中的苦痛倾诉出来。 “老李,这么晚你们还忙呢!快坐快坐。”文杰哥媳妇搬着凳子招呼着。 “文杰哥,家里最近可好呀!”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利用夜晚农户家里有人,入户开展返贫动态监测排查。 “好好,这几年还是党的政策好,家里的白面是自己的,菜也是自己种的,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50岁的文杰哥,家里7口人,当贫困户时家里孩子也多,媳妇肢体二级残疾,劳动能力弱,农忙时下地干活,闲暇时在家加工被罩,享受残疾人补贴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文杰的岳父也80多岁了,也有了养老金。文杰农闲时在外地务工,农忙时在家种地,享受着产业奖补。 从文杰家出来,仰望天空,几颗星星在朦胧的夜空下,闪烁着点点亮光。时光匆匆,光阴似箭。4年的乡村日子,我常想,人活一世,到底活出怎样的人生,才算不负自己?我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沉醉在这如诗般静谧的夜晚。天边那轮弯月,偶尔钻出云层,又偶尔躲进幽暗。 突然我想起一句话:“世间的人和事,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我们只需要把自己修炼成最好的样子,然后静静地去等待就好了。” 乡村的夜晚,一切都是那么地慵懒闲适。月色点缀着阡陌小道,掩映在浅绿的树林中,我一个人静静地写着文字,竟然没有睡意,四周静悄悄地,树林已经老态龙钟,失去了原有的色彩,积攒了整个春天的青绿也沉淀下来,有些树呼吸了太多的阳光,微微透出了点淡黄。最打眼的是老白哥家的油菜了,沉甸甸的果实,压得枝头低垂,风吹过来,便直晃荡,如醉酒的汉子,步履颤巍,却也有惊无险。 “巩固成果无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来村里4年了,我们驻村工作队总把这句话装在心里,一刻没有忘记来村里的使命。 在巩固脱贫成果的路上,不厌其烦地解决村民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来写在群众脸上的“信任指数”。 路边人家屋里透出的光亮照在水泥路上,使得原本漆黑的夜光亮和温暖了许多。我突然想起扑面而来的春,风带着种子,播撒一抹抹绿色。春一来,沟里的花一片接一片怒放,果子一茬接一茬成熟,沙河里的水流声一天比一天清脆…… (作者为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驻鲁山县辛集乡白村第一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