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药解析看顽固性失眠的辨治特点 □李 广
经方在失眠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酸枣仁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栀子豉汤、百合类方等均明确提出能治疗“不得眠”“不得安”“欲卧不能卧”等失眠类疾病。近些年,笔者通过跟随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李发枝和唐宋,通过全面、系统学习,逐步认识并掌握了用经方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方法与技巧。 归脾汤合酸枣仁汤、栀子豉汤。该汤适用于心脾两虚、心脾积热证。主要症见: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四肢倦怠,口苦口臭,或口唇疱疹。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弱。治宜补益心脾,清热宁神,方用归脾汤合酸枣仁汤、栀子豉汤加减。 用药浅析: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可益气健脾;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茯神可健脾、养心、安神;《名医别录》谓酸枣仁具有“主心烦不得眠,脐上下痛……”之功效,当归可养血补血,木香可理气醒脾,补而不滞;少量川芎可调肝血、疏肝气;知母、栀子、淡豆豉可滋阴清热、除烦安神,且能够防止久服温补药出现燥热现象。 百合地黄汤合百合知母汤。该汤适用于阴虚内热证。主要症见: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心悸不宁,或神志恍惚,心烦潮热,欲食不饿,口苦口干,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养血,清心安神,方用百合地黄汤合百合知母汤加味。 用药浅析:方中百合、生地黄可滋阴养血,补肺宁心;炒酸枣仁可养血补肝、宁心安神;知母、北沙参、麦门冬、石斛可滋阴润燥,清热除烦;陈皮能理气开胃,且可防止滋阴药过量反胃、恶心;莲子可清心除烦,甘草能和中缓急、调和药性。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该汤适用于痰热扰心证。主要症见:心烦失眠,恶梦,胸闷脘痞,头重恶心,口苦口臭,嗳气频频,小便不利,时有谵语。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用药浅析:方中小柴胡汤加桂枝能够和解少阳,且使内陷之邪热从外消散;龙骨、牡蛎可镇怯而止烦惊;大黄能够泻热和胃、防止谵语,胆南星可清热化痰;茯苓能宁心、通利小便;蝉蜕、僵蚕可止惊止谵、宁心安神。 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该散适用于肝郁脾虚证,主要症见:失眠多梦,郁闷不乐,胸闷脘胀,两胁疼痛,恶心纳呆。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脉弦细。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养心,方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用药浅析:方中柴胡、黄芩、党参、清半夏为小柴胡汤的主药,有疏利少阳、清少阳胆热及健脾和胃之功效;当归、赤芍、茯苓、川芎、炒白术为当归芍药散的主药,有理气活血、健脾祛湿之功效;柴胡、炒枳实、白芍、甘草为四逆散,能够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使气血调达,而郁证得以缓解;柏子仁可养血安神,且能疏肝理气;合欢花、玫瑰花能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半夏秫米汤合保和汤。该汤适用于痰湿偏盛,脾胃不和,胃虚食滞证。主要症见:脘痞腹胀,嗳气不舒,纳食呆滞。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健脾和胃,调中安神,方用半夏秫米汤合保和汤化裁。 用药浅析:《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论述失眠的病机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半夏秫米汤出自《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且对新发之失眠有明显效果。清代伤寒学家柯韵伯认为,半夏在此方中具有“引阳入阴,能治目不瞑……”茯苓可益心脾、安心神。这充分说明半夏、茯苓为治疗失眠的要药;陈皮、木香能够理气和胃,炒山楂可消除肉食之积,炒莱菔子可消除面食痰浊之积,炒六神曲能消酒食之滞,连翘能够清热散结,砂仁可化湿和胃。 黄连阿胶汤。该汤适用于阴虚火旺之少阴热化证。主要症见:失眠多梦,心悸善惊,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心烦口干。舌质红,苔黄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宁心安神,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味。 用药浅析:《神农本草经》称黄连可“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癖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名医别录》称阿胶有“主丈夫少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的功效;《本草纲目》称鸡子黄有“除烦热……补阴血……”之效,黄芩可助黄连消除心火,以除炎上之热;白芍、生地黄可滋阴清热,又防止苦寒药太过伤阴;柏子仁能养心安神、增强记忆力;肉桂配黄连制成交泰丸,能够引火下行、交通心肾。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保元汤。该汤适用于心胆气虚证。主要症见:心烦多梦,胆怯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乏力,脉弦细。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保元汤化裁。 用药浅析:方中人参、黄芪可大补元气,安神定悸。《神农本草经》称人参可“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制远志、茯苓可益脾宁心,健运津液;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制成桂枝汤,能调和阴阳;龙骨、牡蛎能够镇惊安神。 血府逐瘀汤合下瘀血汤。该汤适用于瘀血内阻证。主要症见:失眠多梦,头痛如刺,面色黧黑,舌质暗红,或有瘀点,或舌下脉络青紫,脉象沉滞。治宜活血化瘀,宁心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合下瘀血汤加味。 用药浅析:方中酒当归可养血活血,且用酒制成后能增强活血之功效;生地黄、赤芍可滋阴活血、清心除烦;桃仁、红花能化瘀消肿、润燥破结;土鳖、酒大黄能够泻热破瘀、推陈致新;甘草可调和药性。 综上所述,治疗失眠最常用的方剂是归脾汤、酸枣仁汤、栀子豉汤、百合类方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究其原因,是失眠患者以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的脑力劳动者居多,而归脾汤为补益心脾、补养气血的首选方剂;酸枣仁汤、栀子豉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治疗肝血不足、心神失养、热扰心神的基础方剂,故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百合类方可滋阴、清热、安神,也是治疗失眠的常用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清热化痰、镇惊安神,用于治疗失眠、郁证和癫狂患者疗效颇佳。医者只有将以上经方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于临床,方可取得预期治疗效果,造福患者。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