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冯金灿 通讯员罗亚飞)近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发布2022年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要点,以“12345”工作模式,不断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均等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健康支撑。 ——坚持“基本医疗有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目标。河南要求,在每个县(市)办好3家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卫生院,原则上每个行政村有1所公有产权的标准化村卫生室。 ——健全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河南将依托全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对纳入监测范围的“三类户”开展入户核查,核实其健康状况、患病和救治信息,确保数据信息真实有效,并在动态核实的基础上,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实施精准健康帮扶。 ——强化部门协同、上下协同和内部协同。省卫生健康委将加强与医保、发展和改革、财政、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部门合力,并完善省、市、县、乡、村卫生健康工作体系,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构建“部门配合一张网、上下联动一条线、内部协作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抓实30种大病专项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先诊疗后付费”和城乡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措施。河南将救治对象扩大到脱贫地区县域内所有30种大病患者,做好重点人群救治情况跟踪监测,要求其救治率达到95%以上,鼓励各地根据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需求,扩大救治病种范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重点做好高血压病、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4种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4种重点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借鉴洛阳、焦作经验,将“先诊疗后付费”扩大到县域内所有住院患者,加快推进定点医疗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医保“一站式”结算;推动城市医院与县级医院、二级以上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对口支援工作落地见效。 ——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群众自我防病能力。河南要求每个县建好1家公立综合医院、1家公立中医医院、1家公立妇幼保健院,逐步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推进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升级、薄弱乡镇卫生院达标,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全面达标,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80%以上,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馆,加快推进受灾医疗卫生机构灾后恢复重建,推动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制度落实,全省农村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3人,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每个县(市)依托1家综合实力较强的县级医院建设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推进县级疾控中心建设标准化,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运行管理;构建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对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推行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信息“七统一”管理,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省所有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逐步向村卫生室延伸;全面推进健康促进行动,开展“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健康基层行·药师在行动”等乡村振兴公益活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无疫小区”创建,推动建立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继续免费开展妇女“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到所有脱贫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