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 □刘振国
在临床上,我经常会遇到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仔细分析,复发的原因不外乎三大因素:患者的体质;手术方面的问题;围手术期的处理(术前、术后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措施)。 第一,患者的体质因素。患者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或阿司匹林不耐受,这些都是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高危因素。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患者,被医学界单独拿出来研究讨论,被称为难治性鼻窦炎患者。诊断标准应符合:1.经过规范的鼻内镜手术;2.经过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及鼻腔护理;3.术后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比如口服和/或鼻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鼻腔冲洗等至少3个月;4.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仍不消失。这类患者经过规范的系统治疗,可能在短期内(半年或1年内)鼻窦腔上皮化,术腔分泌物基本上得到控制。但从远期来看,他们不可能得到根治。医生要不断帮助他们控制症状,就像用药控制血压、血糖一样。而没有过敏因素,常年症状不明显,时轻时重的间断发作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接受规范的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非常低。 难治性鼻窦炎患者的可能内在机制:1.免疫异常,如伴有变态反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阿司匹林不耐受,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系统性免疫缺陷。2.遗传因素,如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囊性纤维化等。3.病原微生物,如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黏膜细菌超抗原及形成的细菌生物膜、骨炎,导致预后较差。4.胃食管反流可能与难治性鼻窦炎有关。部分难治性鼻窦炎患者鼻咽部pH值(酸碱值)监测结果阳性或鼻腔灌洗液中可检测出胃蛋白酶。这些可集中在一个患者身上,也可能并存后交替出现。 第二,手术方面的问题。基本要求就是必须矫正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泡性、肥大的中鼻甲),充分开放所有气房,开放鼻窦引流通道并保证上皮化良好,远期引流通畅。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处理技巧,手术者的能力都非常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有术后复查及药物控制,包括鼻内窥镜随访、鼻腔鼻窦的药物冲洗、喷鼻剂的长期应用及长期口服药物治疗。现在,可吸收药物释放支架扩张技术的应用为此类患者带来福音,为不能经常按时复查的患者带来便利。 第三,围手术期的处理(术前、术后患者能否按时复诊及规范用药)。大多数患者不接受术前应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哪怕3天~5天的药物控制,他们也不理解。他们认为,反正要手术,直接安排手术就可以了,其他都是忽悠人,让他们多花钱。这就需要医生耐心解释。多次复发、反复手术的患者,往往比较配合医生的工作。其实,第一次手术更为关键和重要。不少患者术后的长期随访也只有在短期内可以做到(术后的1个月~3个月),时间再长的话,他们往往等问题出现了才来复查。 要想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还是要听专科医生的建议,要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作者供职于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