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清明时节话养生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面条菜
我的母亲与中医药
1
11 1 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我的母亲与中医药
 

我的母亲与中医药
□李红喜

   时光荏苒,又到清明,母亲猝然去逝已有半年。追思母亲日常生活中有关中医药的言行,对我启蒙探路,受益良多,感思颇深,由衷而记,聊以慰藉。
    母亲1957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耕读之家,自幼心性平和,乐观开朗,初中毕业即进厂做工,婚后持家务农,饱经风霜,不畏苦难。
    母亲天生喜爱中医药,虽然没有专业学习,但骨子里流淌着中医药的血统,喜欢侍弄中草药,喜欢把中草药用在日常生活中,或祛疾,或调养,或为生活增添色彩。
    “蛤蟆草止咳平喘,香花刺活血调经,芝麻叶治慢性咽痒干咳,口嚼漆辣子(吴茱萸)打嗝立止,猫爪草清热化痰止咳……”母亲总是朗朗上口,并且经常为亲人和乡邻应急解难。母亲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见解,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对母亲的信任和立竿见影的疗效。
    时过境迁,而今系统学习过中医药知识的我,对母亲急中生智的中医药言行查证思辨,认为其并没有背离正统典籍,而且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意外收获。常年行走于广阔乡野、田间地头,识得几样中草药,记得几个单方验方,实不足奇。值得一提的是,母亲对针灸亦有独特的认识,让我记忆犹新,感念至今。
    那是我读小学时的一个暑假,邻居大叔突发腹部绞痛伴呕吐、腹泻、低热,家人急忙将大叔送到大队药铺,说是暑湿感冒,针药无效,让去乡卫生院。到乡卫生院后,大叔被诊断为绞肠痧(急性胃肠炎)。护士给大叔打针、输液后,疼痛不减,服药后即吐,推拿、针灸疗效甚微,医生让速转县医院。大婶慌忙回家筹钱备物,悲伤、担心、无奈,溢于言表。母亲拿不出现金救人于危难,自觉惭愧无言,默默随大婶到乡卫生院,见大叔腹痛不堪,医护人员着实作难,大婶哭诉无钱……只见母亲指着大叔的胳膊窝外侧尺泽穴处,对医护人员说:“给这青筋扎流血,就不痛了。”医护人员不置可否,大叔自愿试之,母亲随手拿起桌上的短针,照着大叔胳膊窝外侧尺泽穴处隆起的青筋(表浅静脉血管)轻轻点刺两下(点刺放血),只见黑褐色的血液流了出来,5分钟后大叔逐渐好转,医护人员继续给大叔输液治疗,当晚已无大碍,大叔回家调养。其间,医生微笑着低声问母亲:“扎一针咋都能恁神哩?”母亲欲言又止,若有所思又无从说起似的。
    10多年后,我学习《针灸学》时,对尺泽穴仔细研究。尺泽穴别名鬼堂,属手太阴肺经,位于屈肘仰掌,在肘窝横纹中央,大筋(肱二头肌腱)外侧凹陷处,具有调理肺气、清热和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急性吐泻、肘臂挛痛等,直刺或点刺出血。
    在我学习针灸治疗早期,曾为患者针灸,担心刺伤血管或神经而对学习踌躇不前,母亲随和地对我说:“没扎时先按按,趁着冷不防,麻利进针是不痛的;血管是圆的,按按都滚到边上了。”就是这看似俗不可耐的只言片语,帮我坚定了理想信念,自觉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太渊止呃逆,鱼际疗岔气,手足三里胃胀闷,陷谷涌泉眼睑垂……”母亲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体悟是零碎的,是乡土古老绝技的坚守与传递,是挑战生活苦难的勇气和智慧。母亲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体悟就像精挑细选的草、木、虫、石混合成微苦略香、朴素而又珍贵的温暖气息,这种气息是亲切的、渗透性的、徐徐弥漫的,让我感受到了祖辈身上古朴平和的气息、辽阔大地经久不绝的气息、万水千山亘古弥漫的气息。
 (作者供职于内乡县城关镇卫生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